按照规定,对违法行为人,若劝说无效,城管执法队员可以开具相关法律文书。但吴哲很快发现,他开的法律文书根本没有什么用。“递过去,转个身,就会被揉成废纸扔掉。”

  据城管执法队员们统计,法律文书发下去,基本只有4成能解决问题。由于“法定程序”难以到位,有执法队员便开始倾向于采用强制手段,由此陷入暴力“执法”与“抗法”的死循环。

  吴哲在白石街就经历过一次。在一家蔬菜水果店,他已经开过3单法律文书,但都石沉大海。蔬菜货架和收银机依旧违规摆放在店外的台阶上,店内3名工作人员根本不理会劝导。吴哲变得恼火起来。决定采用强制性手段——没收货架。

  冲突几乎立即发生。吴哲看到,两名女店员突然冲出来,抢下他手中的货架,直接冲向执法车,躺在车下。围观群众也指责城管“抢人东西”。吴哲等人僵持了两个多小时之后只能报警,直到凌晨才处理完毕。

  有数据统计,2013年,发生在这里的暴力抗法事件有30多起。同时,在2012年和2013年,沙河街道执法队执行到位的案件分别只有52件、60件,案件执行率仅为40%。

  试点

  律师常驻队 建议“重证据”

  偏低的案件执行率,也显示出城管自身执法中存在的一些瑕疵。为此,沙河执法队队长唐恩明萌生了邀请专业法律人士前来“协助”的想法。

  当时,深圳正在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法律顾问会全面参与政府事务。受此启发,唐恩明同沙河街道办事处主任陈书爱商议之后,找到了广东省国晖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谢挺。“几个人商议后,一拍即合。”

  2014年6月,沙河街道成为全国首个推行“律师驻队”模式的城管执法队。

  “沙河模式”具体内容是:执法队通过购买服务,与广东省国晖律师事务所签订合作协议。律师事务所则派2名律师常驻执法队,随队执法。

  律师王跃琼是其中之一,当年7月开始随队执法。据她说,“上岗”之前,她曾花了一个月时间,摸清城管的职责和法律条款。

  王跃琼上岗当月,一名执法队员便与白石街商贩刘毅(化名)发生冲突。强制扣留的过程中,商贩与队员有肢体接触,说城管打了他。

  王跃琼表明身份后,刘毅先是有点吃惊,但显然更愿意信任她。王跃琼调出现场录像,发现队员只是扣押商品,没有打人。她将情况反映给商贩,并现场告诉刘毅,他的行为为何违法,以及需要承担哪些法律后果。

  第一次接触律师的刘毅有些吃惊,“律师都来了,那这事看来是真的”。

  这件事后,王跃琼单独找到执法队员,沟通执法中的瑕疵。她说,要注重取证,尽量少用强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