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了手,从没想过分开。爱人没上过学,到现在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我呢是初中毕业。”李二孩说,爱人干家务、农活是一把好手,非常麻利。“我们结婚40多年了,两口子从没打过架,我脾气赖些,起高腔了她不吭声,不愉快的事情一会就过去了。”他说。

  对此,张留菊道出了自己的“爱情保险秘籍”:“偶尔也有小吵小闹,但吵架之后就各自冷静了,一两天气就消了。不会吵得很凶,只要心中记得‘和’才是最重要的,大家就不会吵。”她说,“家庭之所以出现裂痕,往往都是夫妻之间针尖对麦芒造成的,你不让我不让,你厉害我比你更厉害,把关系也闹僵了。其实,夫妻之间谦让很重要。”

  他们心里也装着对方。最近10多年,李二孩得了气管炎,2012年病情特别严重,他去修武、焦作医院治疗,花了六七万。“我感觉快不行了,很泄气,老伴却不停地鼓励我,说欠的债慢慢还,家里没有我不行。”他说,“这么多年,一个眼神,都知道想干啥,我很知足。”

  李安根和老伴

  “和睦为贵,她高兴我就高兴”

  “别看我70岁了,其实年龄不算大,村里八九十岁的老人多了。”陪嫁妆村村民李安根说,7月21日是他和妻子郝自然50周年金婚纪念日。“晃眼间,50年的光景已随风而逝,人的一生只有一个金婚。”他说,看着自己满头的白发,他感到很满足,感谢这一生有妻子陪伴。

  50年前的1967年7月,李安根正好20岁,他喜欢上了临近交粮河村的一个姑娘,经媒人介绍后,两人情投意合,一把锄头、两个箩兜就成了全部的彩礼。两个年轻人走了20公里山路,花了整整一天时间去乡里拍了张黑白结婚照,就这样,欢欢喜喜结成一家人。

  “那时候,不求玫瑰不求车不求房,也压根儿想不到这些,俩人话能说到一起就行了。”李安根说,结婚后他当过快10年的民办教师,因忙于教学,很多家务活儿都压在妻子身上,两人育有4个孩子,几乎从不吵嘴,“有啥事都是商量着来,和睦为贵,她高兴我就高兴。”

  李安根清晰地记得有一天下午,为了让怀孕的妻子吃上一点白面,他挑了50斤玉米去乡里置换,当天下午又从乡里往村里赶,夜色渐黑,他深一脚浅一脚地在崎岖山路上行走,因没看清楚路面还摔了一脚,气得哭了起来。直到凌晨时分,他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而让他感动的是,此时妻子还没睡,仍在等他,“你老不回来,我都担心死了。”

  如今,孩子们早已成家,也有了子女,三世同堂,老两口很知足。“50年在历史长河中,只是弹指一挥间,可在人的一生特别是婚姻生活却是漫长和值得珍惜的,我们可谓是一对模范夫妻。”李安根说,以前很多日子是艰难一些,但培养了孩子们勤俭节约的习惯。

  “当年我们没有热闹婚礼,没有海誓山盟,也没有风花雪月,但我们坚守着这份婚姻,把爱刻在了心里,用50年时光验证了爱一个人的含义,珍爱对方,相互理解,彼此包容。”郝自然说,对他们来说,那些在别人看来风风雨雨的日子都曾是他们美好、快乐的时光。

  “认定一个人,就要走到头”

  “铜婚,银婚,难得金婚;夫好,妇好,最佳夫妇。”李安根的小儿子李海利说,父辈们给他们影响很大,他们教育下一代也要发扬艰苦朴素精神。“我们没权利选择出身,但可以努力营造幸福生活,要像父辈一样坚守住婚姻阵地,恩恩爱爱,这是我们永远幸福的港湾。”

  这样的夫妻村里比比皆是,没有离婚的概念,“很多人结婚时都在榔榆林下许过誓的。”陪嫁妆村的年轻人李超和崔娜娜也是一对模范夫妻。李超生于1986年,和家住西村乡柿园村的妻子同岁,俩人是同学,在完成学业后,从恋爱到结婚,用了七八年。

  小伙李超和妻子崔娜娜喜欢到村口的古树下聊天。

  李超说,他爸爸妈妈的感情里没有玫瑰没有情话,但他知道只要有了好吃的东西,爸爸总是先给妈妈吃,这个习惯至少有十年了。夏季的陪嫁妆村最高气温只有29℃,平均气温22℃,夜间气温在15℃左右,气候凉爽,“爸妈和我们总喜欢到榔榆下或广场上避暑。”

  “我们有了两个孩子,儿子5岁半,女儿2岁了,在村里开了一个农家乐,虽然收入不多,但能够维持一家人的生活,这就可以了。”李超说,年初,他看到“中国爱情一村”的石牌竖立起来后专门和妻子跑过去观看,在他看来,“爱情就是认定了一个人,就要走到头。”

  他说,祖辈、父辈们那代人,不善言辞,但行动是最好的家教,他从没听说过村里谁家闹离婚的,“村子里夫妻之间互敬互爱的氛围很好,作为年轻一代,我们要更好地传承下去”。

  “丈夫人很实在,也节省,孝敬老人。”崔娜娜说,去年她爷爷生病住院期间,李超跑前跑后,给爷爷端屎端尿,洗脸洗脚,让娘家人评价很高,“这些年的点点滴滴令人难忘”。对于爱情,崔娜娜认为,“爱情就是相濡以沫,患难与共,不离不弃,平平淡淡的爱才是真。”

  好家风就是家家户户的传家宝

  陪嫁妆村的老人李随意当过很多年村支书,对村里情况颇为了解。他对村民们“以和为贵、勤俭持家”深有感触。他说,全村共有42户151人,是个小村子,但几十年来和睦相处。最令村民引以为豪的是陪嫁妆村和顺美好的夫妻关系,这一点很多村庄很羡慕。

  “从我记事起,几乎没听说哪家夫妻俩闹离婚的。十几年来,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变化,生活水平提高了,但不变的是淳朴民风及习俗。”陪嫁妆村村支书李亮说,说起村里的夫妻和睦、家庭和谐,村民们说:村里最宝贵的财富就是家庭和谐,不管如何变,这个不能变。

  62岁老人李有福也说:“我们虽不富裕,但家家和睦,这比什么都重要。”他说,过去,山路狭窄崎岖、坑洼不平,去乡里赶集需要走好多路,一来一去要花上两三天很正常。目前,平整的公路通到家门口,很方便,几乎家家户户都有汽车,出行也很方便了。

  一些村民也会把家训刻在石柱上。“我们非常珍惜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让年轻人也重视起来,踏踏实实做人,恩恩爱爱过日子。”村民们表示,虽然自己文化程度不高,但传播忠孝礼义、弘扬传统美德却人人知晓,大家都感受到好家风的力量,也把好家风当成传家宝。

  如今,陪嫁妆村的名气越来越大了,全国各地慕名来的人们络绎不绝,他们习惯成双成对地到千年榔榆林许下诺言,祈愿爱情长长久久。一阵山风袭来,拂过村口千年古树及古朴的石屋,令人心旷神怡。“爱情是神圣的,家庭和睦、父慈子孝、其乐融融,社会和谐离不开家庭和谐,正因为如此我们需要用心去维护与经营家庭并感染更多的人。”一位游客说。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