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映象网-东方今报
2014年10月,新县实施了“英雄梦·新县梦”的规划,红色历史、绿色生态、古色乡村旅游的精品线路覆盖了全县50多个行政村、26个景区,西河就在其中。
去年十一国庆期间,整个村一下子来了五六万人,村民的思维被唤醒,如今,这里被“扫光”的食物、新建的“时髦”建筑,处处夹带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东方今报记者 肖萌/文 首席记者 袁晓强/图
小山村被“打破”的宁静
剥开一层层裹着的叶子,鲜嫩翠绿的春笋还带着后山泥土的味道,王家梅将它们摆放在面前的简易桌板上,等待着当日第一位游客的光顾。
“山夫折盈把,把来早市鬻。”这首白居易的《食笋》,像是王家梅当下日子的写照。老伴用经验、胆识还有勤劳的双手,不断在山中发现上等山货,而她负责在村里小河旁,守着摊位,让游人带走这些大山的馈赠。
新县,王家梅的故乡,苍苍大别山中,奔流潢河水畔。板栗、茶叶、山野菜、猕猴桃、春笋、带着露水的水稻,这一切都成为山里人赖以生存千年的珍宝。
西河村,周家河与张家河交汇之西,小桥流水,卵石铺路,背依高山,夹带啼鸣的郁郁葱葱,古宅顺河而建,好一派江南风光的田园美景。
此类在中原大地不多见的“绝色”,对于在河畔长大的王家梅来说,已司空见惯。相反,对于这两年越来越多到村中拍照嬉戏的城里人,倒成了她眼中的“另类”。
5元钱就能从王家梅这里购买到七八根竹笋,这量足够做出两道菜品。王家梅认准了薄利多销,春天卖竹笋、秋天卖猕猴桃……不同的季节大山总能赋予她不同的厚礼。
伴随着游人如织,西河村的宁静被“打破”,但这给村里的25户贫困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脱贫“机遇”。就像王家梅家,这些山货带来的“利润”远比在山上种那几分薄地要强,足够一家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