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示范区的一处湿地公园景观。

  大河网讯(记者 何心悦)平顶山因煤而兴、因山得名,而近年来则加快了产业转型的步伐,在废弃工矿区整治工作方面亮点颇多。4月21日,“生态文明媒体行”采访团走进平顶山宝丰县和郏县,探寻当地的矿区蝶变之路。

  宝丰县

  “谁治理、谁受益”让脏乱差变花果山

  根据《宝丰县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专项规划(2016—2020年)》,宝丰县2016—2020年计划实施工矿废弃地复垦项目5个,总投资2.11亿元,总规模7000多亩,目前已实现新增耕地5800余亩,已复垦3300余亩,较好地形成了“平台融资—土地整治—收益共享”的整治模式。

  宝丰县露天矿山按照因地制宜、一矿一策的原则进行整治,已治理面积1821亩,植树11万棵,硬化道路1020米,投入资金3729万元,矿区生态环境明显好转,真正达到了绿色建设。

  对无主矿山,当地实行政府兜底,并以国有公司为平台,吸引社会资本投资生态修复和绿化。这一“宝丰模式”成为全省矿山生态治理的三大模式之一。截至目前,观音堂林站宋沟铁矿区已整治面积54亩,植树1.5万棵;九子山矿区整治79亩,整修道路2.5公里,植树1万余棵。

  2015年以来,宝丰县按照“谁治理、谁受益”的工作思路,吸纳社会资金1.73亿元对大营韩庄矿区开展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投资100多万元种植樱桃、石榴、柿子、核桃等,使项目区绿化率达到优质生态环境地区标准。投资500多万元开展荒山造梯田、老村庄复垦,新增土地3400亩以上。依托地形地貌建设的九龙湖,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使周边雨季内涝问题得以解决。慢慢地,过去脏乱差的工矿废弃地变成了风景秀美的“花果山”。

  2019年初,宝丰县与平顶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共建千余亩山区丘陵地作为生态公益林基地,种植了黄桃、核桃等优质果树增加群众收入。在永顺铝土有限公司露天煤矿边庄西坡整治项目上,记者注意到大片的小树苗已种植到位,远处山坡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大字格外醒目。

  “宝丰县已率先实现‘五个第一’,即第一个出台露天矿山综合整治方案、第一个成立露天矿山整治领导小组、第一个完成‘一矿一策’编制,第一个落实‘三级’包矿制度,第一个按‘一矿一策’对矿山企业停工整改。”平顶山市副市长张弓告诉媒体采访团的记者。

  郏县

  “区内修复、区外补偿”让昔日荒山绿满园

  郏县编制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与综合治理规划》《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一矿一策综合整治方案》《郏县露天矿山矿区及周边影响区生态修复治理建议书》,为矿山绿化提供明确目标和科学依据。

  为了广泛动员,郏县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矿山环境治理生态修复工作领导小组。实施“区内修复、区外补偿”双轨制,明确要求所有持证生产矿山矿区内无条件修复,矿区外延500米无条件补偿(不足的必须异地补偿)。同时要求常绿树种必须在80%以上,成活率必须在70%以上。

  乡镇中,茨芭镇实行了“一企一山”制度,组织辖区内5家矿山企业负责人观摩评比。

  茨芭镇铁炉村监委会副主任冯朝是当地的绿化先进标兵,2018年11月以来,他带领群众修建梯田、挖坑植树,开通了8米宽18里长的环山路,修建了88台梯田,面积约600亩,开挖3万个树坑,栽植五角枫、柿树、松柏等林木约1万棵,使镇上的中蛇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冯朝说:“虽然有时觉得疲惫,但一想到绿化荒山是给老百姓办好事,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心里就充满了自豪感,就不觉得苦和累了。”

  郏县还通过对矿山企业实行“三书约束”,即签订《依法依规开采承诺书》《依法依规开采告知书》《问题整改通知书》,解决了“钱从哪里来、树往哪里栽”的根本问题。

  通过不懈努力,郏县以前的荒山秃岭,如今已经“草木蔓发,春山可望”。东蛇山、中蛇山、西蛇山、莲花山、蛤蟆山、石厥山、二龙山、紫云山、仙女寨、梁家沟、鲁医河两岸已累计植树200多万棵。去冬今春植树季节,全县累计投入1.2亿元,完成恢复治理及生态补偿2.04万亩。

  平顶山

  2020年全面达到绿色矿山标准

  截至2018年年底,平顶山市共有持证矿山136座,其中露天矿山77座,地下开采矿山59座。2019年,平顶山市委、市政府将矿山修复和综合治理列为全市43项重点工作之一。

  截至目前,平顶山全市共完成恢复治理面积2.3万余亩,植树231.6万余株,清理碎石6万余方,硬化道路1260米;对全市49处采矿废石、废渣等固体废弃物通过移除、覆土绿化、浇水喷淋、合规储存、建挡矸墙等方式进行综合治理;依法取缔露天矿山3座。

  平顶山市矿区生态恢复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到2020年年底,平顶山市露天矿山将全面达到绿色矿山建设标准,通过矿山修复及综合整治,将形成一批规模较大、技术先进、绿色环保、安全规范、效益突出的开采加工优势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