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小微和大家分享了建新街小吃

评论中掀起了一波回忆杀,

咖喱鸡、冰粉、烤鸭肠充斥着食客们青春的回忆。

还有一家灌汤包店

老饕们都说这才是最正宗,

最能代表建新街的味道。

(▼戳我查看建新街老味道▼)

千家喜灌汤包是几代建新街人的回忆。千家喜灌汤包是几代建新街人的回忆。

 

开了20多年的灌汤包,一早就落户在建新街。

吃着长大的孩子换了一茬又一茬,

从前的老主顾现在也有满头白发。

不管是搬了家跑远了,

时不时还是想这一口味道。

 

回到建新街点一碗水汆丸子汤,一笼灌汤包子,

 回到建新街点一碗水汆丸子汤,一笼灌汤包子,

20出头的价格吃的热乎满足,

小睿最喜欢这里的紫菜汤

看上去朴实无华,

就是最普通的紫菜汤连蛋花都没有。

“你别嫌它丑,尝一口可好喝。”

乖乖尝了一口,确实不是想象中的寡淡无味,

 乖乖尝了一口,确实不是想象中的寡淡无味,

加入了虾皮汤头带点鲜,胡椒的辛辣提味,

搭配小笼包子着实解腻。

味道和卖相都不属于惊艳的,

但却胜在朴素无华的家常味

老建新街有这样的一个坊间传闻,

 老建新街有这样的一个坊间传闻,

千家喜的灌汤包师傅,

是从开封一楼带出来的方子,

细细品确是带着一些开封灌汤包的感觉。

当然这也只是坊间传闻,全当茶余饭后的解闷。

和小睿聊天的功夫,

和小睿聊天的功夫,

一笼热乎乎的包子就端上来了。

一笼10个皮儿薄馅儿满,

透着光还能瞧见里头粉色的嫩肉馅,

刚出炉端上饱满的汤汁坠平了包子底,

软趴趴的一个,

拎起来汤足的皮都要兜不住。

醋不用蘸的多,一口就好,

 醋不用蘸的多,一口就好,

地道的老饕会轻轻咬开一个小口,

双唇微闭含开口一嗦,把汤吸溜干净,

任由汤汁在口舌中打滑。

坚决不浪费一滴肉汁,

才算完成了一个吃小笼包的仪式。

浑然不觉得腥腻,

连不吃大肉的小微都连吃了三个才罢休!

素三鲜的口味自然也是经典,

 素三鲜的口味自然也是经典,

只是看的见的就有韭菜鸡蛋粉条香菇木耳,

薄薄的一层皮面软不塌,劲道有余,

韭菜馅的处理没有过多的水气,

吃起来也没有很冲,也格外清爽。

虽然是灌汤包撑起头牌,

但千家喜的素包也绝不敷衍。

最开始千家喜就是一小小的包子铺,

 最开始千家喜就是一小小的包子铺,

门面是现在的三分之一,

蒸笼案板工人食客全在一个屋里,

边包边聊也是好热闹。

如今生意扎根做大,

门面扩了三倍大,蒸笼越堆越高,

却还是满足不了前来寻味的食客。

坊间传闻的真相其实是这样的,

 坊间传闻的真相其实是这样的,

老板娘张俊老家在开封,原先也是一大户,

总是请一楼的师傅到家里做菜,

日子久了家里人也就学会了。

所以打老板娘记事起,家里就做灌汤包,

耳濡目染也就掌握了从盘馅,和面,蒸包子的诀窍。

所以都说千家喜的包子有开封一楼的味道,

也确实是有这样的渊源。

但千家喜的馅更鲜,面也更劲道,

这都是老板娘后来自己改良了配方。

 

千家喜包子不带腥腻的秘诀全在于,

 

 千家喜包子不带腥腻的秘诀全在于,

每天老板娘和老板不管早晚都坚持亲自拌馅儿

肉馅要用相对较瘦的猪前腿肉,淋上适量香油提香。

灌汤不是用简单清水或皮冻来灌汤,

老板用的却是鸡汤,充分提香提鲜,

吃起来不仅没有荤腥油腻的感觉,

而且还多了一丝清爽。

 

 

坚持现点现蒸的灌汤包,出来的味道才最好,

工人们手速都练的飞快,

就这样到了晚上饭点上人的时候,都还有点顾不上。

如果有幸吃到了老板或者老板娘亲自包的灌汤包,

你才真是体会的到,

什么是“喝了一口包子”的感觉!

 

 

 

千家喜灌汤包

 千家喜灌汤包

地址:郑州市建新北街与建新西街交叉口向北50米路西   

人均:25元

白天不开门,晚上6点左右开始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