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相锋,中原忠孝十大人物、河南电视台《梦想启航》专家顾问、河南省旅游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退伍军人。2003年12月参军入伍,在部队曾多次立功受奖受到各级领导和战友们的一致好评和肯定,2008年12月退役后在旅行社工作,2012年8月被郑州市文明办、郑州市妇联和郑州晚报社授予“和谐家庭”荣誉称号,2014年8月被中华网、政协评选为“中原忠孝十大人物”。

  家风家训存在于每个家庭

  作为一名爱家孝亲的模范人物,王相锋对家风家训有着自身独到的理解。他认为,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家庭重要组成部分,是前辈们对子孙后代如何立身处世和持家治业的教诲与训诫,比如《颜氏家训》、《朱子家训》等,都是我国传统经典读物。《朱子家训》中说“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施惠无念,受恩莫忘”,是在教诲后代要懂得珍惜,要懂得助人,更要懂得感恩。其实,在每一个普通的家庭,即使没有写成条文的家训,也有口口相传的家训,再简单一点儿来说,长辈们平常教育孩子时经常强调的一些为人处事的观点,比如要孝敬老人,要诚实做人,要帮助别人等,都是非常朴实的家训。

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采访中原忠孝十大人物王相锋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采访中原忠孝十大人物王相锋

  至于家风,简而言之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作风。家风和家训是密切相联的,有什么样的家训就会形成什么样的家风。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风是民风和社会风气的基础,优秀的家风家训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开展“传承好家训,建设好家风”活动,这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向上向善的正能量,对建设文明河南,推进小康社会建设,都具有重大意义和作用。

  家风家训记在心 戎装报国真男儿

  王相锋生长在农村一个非常普通的家庭,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他感觉到的家风就是淳朴、善良、勤劳、守法。尽管家里没有成文成册的家训,但是父母从小就教育他,做人要正直,做事要守信,在家要孝敬老人,出门要帮助别人。家里的前辈也经常讲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这都在他心灵中播下了优良家训家风的种子,正是在这种家风家训的影响下,他在人生道路上才走得扎实端正。

好家训、好家风,我们在路上采访王相锋好家训、好家风,我们在路上采访王相锋

  参军到部队之后,由于家风家训早已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再加上部队的规范教育,他牢固地树立了军人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能够努力学习,苦练军事技能,为国尽忠,不辱使命,较好地完成部队赋予的各项任务,先后4次荣获新疆军区某旅“优秀新闻报道员”、5次荣获嘉奖、被评为“优秀士兵”,荣立“三等功”,被新疆军区评为“学习成才标兵”。他说,自己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些成绩,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良好家风家训的熏陶。从部队复员到地方之后,家风家训依然给了他极大动力,让他在为国尽忠,为群众服务,为父母尽孝,为家庭尽爱的道路上继续扎扎实实向前走,从而被评为首届十大“中原忠孝人物”。

  忠义和孝道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孝道是就家庭而言,忠义是就国家而言。作为子女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叫尽孝;作为中华儿女报答祖国的养育之恩,那就是尽忠。为国尽忠高于在家尽孝,这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也是家风家训的优秀传统。大家都知道“大禹治水”和“岳母刺字”的故事,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岳飞奔赴沙场精忠报国,都证实了“国”高于“家”。

  以孝立身德自高 行有余力做公益

  孔子曾经说:“孝,德之本也。”没有孝就没有道德,没有道德就没有安定和谐的社会。所以,孝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我国古代家训家规中讲孝道的篇章非常多,比如《颜氏家训》中所说的“夫圣贤之书,教人诚孝”“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等,再比如人皆知的“家和万事兴”这句话的下一句是“人孝百愿成”。

  孝道的本质就是“爱”,因而他把“孝”上升到社会层面,坚持为社会献爱心。几年来,他经常组织公益性爱心捐助活动,曾在2013年农历七夕情人节发动志愿者到郑州紫荆山公园、人民公园和二七纪念塔开展玫瑰花义卖活动,将万余元售款无私捐献给郑州市童心小学堂的智障儿童,受到《郑州晚报》《东方今报》等媒体的宣传报道;2015年中秋节来临之际,他在河南电视台、共青团河南省委豫青网、华宇卫视主办、淇县县委宣传部协办的“关爱抗战老兵、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中,联合企业家送温暖、献爱心,以实际行动传播大爱和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