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脑”题 师生多次试验承重结构
中原区汝河新区小学在去年10月份接到头脑奥林匹克比赛通知并得知题目后,开始组建团队准备。如何保证在15克的重量限制内尽可能多地承压重物,成了团队首要解决的问题。
这个团队里由体育老师当教练,由数学老师作为技术支持,选择队员的条件也很“挑剔”,既要心理素质高,面对比赛不怯场,还要动作协调、灵活,同时要有力量。看看其中负责搬运杠铃片的男生们就知道了,个个人高马大又机灵。
数学老师刘伟敏是团队的技术支持。要制作一个符合条件的承重结构,需要用数学知识一次次计算。中空圆柱需要多长,直径多少,厚度多少,都需要精细计算。
“中空圆柱是用20根细木片粘贴而成的。”刘老师介绍,细木片需要打磨成梯形,粘贴起来才能成为圆柱。粘贴完,还要将胶水细细打磨掉。“因为胶水会增加重量。”不少同学打磨木片时,手都磨出了水泡。
“第一次制作的承重结构,大约放了9片杠铃片,就压爆了。”团队教练周志强是体育老师,他负责和一位同学放杠铃片。好不容易做成的结构这么快就报废了,大家马上找原因,继续制作、试验。
队员马文豪回忆,几乎每天都要训练放杠铃片,大家累得腰酸背疼,不过没有一位同学说“放弃”。
校本课程 让“头脑风暴”来得更猛烈
今年是汝河新区小学的同学们第二次参加头脑奥林匹克中国区大赛。
“在紧张的备赛中,学生们利用寒假时间主动钻研赛题,精心制作,利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汝河新区小学教务主任许森说,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同学们开阔视野,建立友谊,懂得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认识了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艰巨性。
许森告诉记者,学校在上学期开设了一门校本课程,名字就叫“头脑风暴”。这门课程和头脑奥林匹克的宗旨相似,每一个题目都没有固定唯一的答案,而是让同学们开动脑筋,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同一道题,不同的学生,解题思路和方法就不一样。”
汝河新区小学的“头脑风暴”都有哪些“烧脑”的题呢?许森举了几个例子。比如,从高处向下扔生鸡蛋,用什么装置保护鸡蛋完好无损;一张A4纸,不用胶水,如何尽可能做到更高;一个纸船在水上,承重多少才会“沉没”……这些新鲜的内容让同学们大感兴趣,有的同学就用一张A4纸竖起了3米多高。
■学习一下
头脑奥林匹克(简称OM)是一项国际性的培养青少年创造力的活动,旨在提高参赛者的综合素质,鼓励青少年大胆创新、动脑动手、团结协作和重在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