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茶都放异彩 石文涛摄

文新茶叶加工园内现代化的茶叶生产线到了采茶季节,每日都在满负荷运转

  盼望着,盼望着,春来了。

  当春风唤醒人世间第一片鹅黄,1.8万平方公里的茶都信阳,宛若光彩照人的“茶仙子”,从泉水叮咚的大别山里跑来,每个毛孔里都透着沁人心脾的清纯茶香。

  顿时,山山岭岭朗润起来,沟沟坎坎葱郁起来,村村寨寨热闹起来,大街小巷欢腾起来,采茶女、炒茶汉、贩茶客、爱茶人,呼朋引伴,纷至沓来……

  “春茶一杯满园春。让我们斟满香茶,迎接远方的客人吧!”4月6日,信阳市委书记乔新江在第25届信阳茶文化节动员会上动情地表示,“办好信阳茶文化节,是信阳历届党委政府富民强市的接力棒,今年这一程,我们要‘跑’得更精彩!”

  A

  信阳茶节名天下

  踏着春的步履,喜讯不期而至。

  4月15日,2017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十强在浙江发布,信阳毛尖以59.91亿元的品牌价值,连续两年位居全国第二。

  从2009年首次发布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的31.7亿元,到今年的59.91亿元,信阳毛尖品牌价值逐年提升,品牌经营力逐步提高,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

  “这与信阳20多年持续坚持举办茶文化节不无关系。”信阳市市长尚朝阳告诉记者,自1992年信阳举办首届茶叶节至今,除了2003年因防治“非典”停办一年外,信阳是全国惟一连办24届茶文化节不间断的城市,信阳茶文化节已经成为中国茶界公认的品牌和最重要的节日。

  从首届茶叶节开始,连续参与筹办了前十届信阳茶文化节的市委宣传部原副部长陈永省谈起往事,感慨万端。“1991年年底,信阳首次提出要举办茶叶节的想法时,意见很不统一,不少人认为,作为当时一穷二白的大别山贫困老区,很多人连吃饭都成问题,哪有闲钱‘擦粉’呢?”

  时任信阳地委书记董雷一锤定音。因为这既是提升信阳整体形象、事关招商引资的大事,更是重塑信阳毛尖品牌、事关百万茶农生计的要事。

  为此,当年的信阳地委、行署多次召开茶叶节专题筹备会议,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研究方案,细化任务。最终决定,即便是勒紧裤腰带,也要办好茶叶节。当时提出的口号是“以茶为媒、广交朋友,扩大开放、全面促进,发展经济、振兴信阳。”

  “事实证明,当年的决策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退休多年,如今戴着助听器的陈永省老人不时大声地向记者重复这句话。

  以茶为媒介,以节促发展。茶文化节,已成为信阳走向世界的桥梁、世界了解信阳的窗口。自1992年至今,信阳通过连续成功举办24届茶文化节,累计招商引资上千亿元,20多个国家的外商及海内外侨胞、港澳台同胞共近7万人来信阳实地考察。

  信阳市茶办主任魏勇告诉记者,“你想想,办节20多年,李德生、白立忱、彭冲、王光英、费孝通、李锡铭、盛华仁、洪学智、张思卿等10余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国家40多个部委的领导同志,一大批国内著名茶叶专家学者,先后在茶节盛会期间来到信阳,为振兴老区奔走,为宣传信阳鼓噪;近百位各个时代的当红明星为信阳毛尖站台歌唱;向国际茶委会和国际旅游营销协会,联合国粮农组织和欧盟传统饮食艺术协会,美国、日本、印度尼西亚、印度、斯里兰卡等30多个国家的茶界精英宣传推介了信阳茶叶,通过这些人产生的直接和间接影响,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

  2014年,在信阳组织历时半年多的“美丽信阳·十大名片”评选中,信阳毛尖当之无愧地名列榜首。专家委员会在推介词中如此写道:信阳,毛尖。一座城,一种茶。茶吸纳城的风华,城传承茶的灵韵。作为国饮,茶中有品位,茶中有闲韵,茶中有禅意,茶中有文化。在纷繁喧嚣的世事中,我们何妨选择信阳这座闲适恬淡的小城,静下心来,泡一壶上等的毛尖,让我们把心变成一壶茶,包容百味,吐故纳新。

  信阳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局长孙映介绍,信阳茶叶早已漂洋过海,香飘五洲。2016年,信阳茶叶出口创汇超过了1400万美元。

  “出外招商,只要提到信阳,无论他去没去过信阳,别人首先想到的是信阳毛尖。”信阳市商务局局长王亚玲感触地说,“拿着金灿灿的信阳毛尖名片,出外招商我们心里就有底气。”

  B

  茶节助力产业兴

  说起信阳茶节给茶产业带来的变化,信阳文新茶叶公司董事长刘文新感触颇深。

  1992年5月,信阳举办首届茶叶节时,刘文新还在信阳市幸福路茶叶市场摆地摊卖茶叶。极具商业头脑的刘文新从中敏锐地捕捉到了市场对信阳毛尖的巨大需要。首届茶叶节一闭幕,他就张罗着在幸福路茶叶市场租下了一间门面。

  当年7月16日,经营面积不到20平方米的“文新茶庄”开业了,没钱雇人,刘文新让妹妹帮忙照看生意,自己每日在外张罗着上茶山收茶叶、跑工厂印包装、见客户送茶叶。

  “当时我那店里不光卖茶叶,我还自己设计包装让厂家代工。”谈起往事,刘文新毫不避讳自己当年的寒碜和艰辛。“因为没有产权保护,每推出一款新包装,很快就会被别人伪造,这样下去可不行。”

  下定决心,两年过后,刘文新用攒下的钱在幸福路置办了房产。1995年9月,他成了新注册的“文新茶叶有限责任公司”的法人,而且公司开办第一件事,就是申请注册了“文新茶叶”的商标。

  茶节越办越精彩,刘文新的生意也越做越大:1998年9月,他在浉河港镇投资近50万元,建起了专门储备茶叶的大型冷库;2000年年初,他在何家寨建起了自己的第一个茶叶加工厂;同年9月,他又在信阳城里开办了全市第一家专供人品茶会友的文新茶艺馆;2003年,投资3000多万元,在信阳毛尖核心产区——白龙潭村建起了信阳首条全自动化茶叶生产线;2010年,他将目光投向信阳毛尖稀缺的鲜叶资源,流转茶园6000亩筹建原料基地,并逐年扩大规模;2013年,他迈出了推动信阳名茶复兴的历史性一步,将文新茶叶专卖店开到了香港……

  经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文新茶叶公司已经发展成为集茶园栽培管理、初制生产、精制加工、销售、科研和弘扬茶文化于一体的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拥有定点茶园和辐射的茶叶生产基地30多万亩,年生产加工能力50万公斤,在全国建立起直营店169家,加盟店318店的茶业航母,引领信阳茶产业一路向前。

  钱晓玲,来自信阳市灵山脚下小山村的一位弱女子,从承包几百亩茶园到建成5万多亩“国家级标准化茶园建设示范区”,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农家女到“全国十佳农民”“河南省优秀政协委员企业家”,她说她是乘着信阳茶产业快速发展的东风成长起来的。

  2001年,在城里经过多年打拼的钱晓玲,最终选择回到家乡周党镇杨楼村承包了几百亩茶园,注册成立了灵山茶叶有限公司,申请注册了茶叶原创品牌“仙灵”牌。随后,她又一次性买断附近荒山3000多亩,改造符合现代化生产需要的标准化茶园。

  2004年,“仙灵”牌绿茶第一次参加第十二届信阳茶文化节绿茶评比,一举获得“特级信阳毛尖”金奖,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在每年一次的茶文化节名茶评比中均名列前茅。

  2015年,她筹资2000多万元,在茶山深处建造了一个现代化的茶叶加工基地,与之相呼应的还建有古色古香的茶艺馆、茶叶博览室等彰显茶文化韵味的配套设施,与周边连绵起伏的茶园、明珠洒落的大小塘堰相得益彰,成了城里人旅游观光、修身养性的旅游胜地。她说,她要把茶园建成风景如画的养生福地。

  说起近年来信阳茶产业发展的喜人成绩,信阳市副市长郑志强如数家珍:“在政府多年的努力和扶持下,信阳全市已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省级龙头企业17家,市级龙头企业74家,中国茶行业百强企业9家;打造中国驰名商标茶叶品牌7个。”

  C

  兴茶富民好支撑

  夏法周看护商城县七里山林场已经30多年了,因为工作原因,他整日只能与山林为伴。一家人靠种地和县林业部门发给他的那点微薄工资,根本无法维持生计。20多年前,他承包了村里紧挨林场、因山高路远无人管护的高山茶场。每年春节,请山下村组的村民上山帮忙采茶,每斤茶叶稍微挣点钱,他就便宜卖了,以此补贴家庭生活开支。

  商城县地处大别山腹地,茶园多在海拔较高的深山之中,出产的茶叶素以梗粗叶大、茶汤清亮、香气持久、茶味浓郁、经久耐泡而出名。以往,商城县出产的信阳毛尖在市场上一直卖不上好价钱。前几年,商城县的几家知名茶企业在信阳茶文化节期间举办的中国茶业博览会上,向消费者重点推介了高山出产的信阳毛尖,很受一些资深茶客的追捧,茶叶价格年年看涨。

  这两年,夏法周的茶叶一下成了抢手货,每年早早就被人电话订购一空。今年清明节后,夏法周承包的茶山才慢慢开采了,几位县城和市里的老茶客,甚至远在江苏、浙江的同乡,又老早打来电话,几十斤上百斤地订购他的茶叶。

  “现在不但茶叶不愁卖了,价格也逐年上涨。”夏法周高兴地告诉记者,“以后啊,守着这茶山,生活再也不愁了!”

  与夏法周相比,生在信阳毛尖核心产区——信阳市浉河区浉河港乡何家寨村的李广兴,人生的春天来得更早一些。1992年5月,信阳市首届茶叶节之后,他开始走出茶山,将大山里的茶叶运到市里卖。几年跑下来,不仅贩卖茶叶挣下一份家业,还把离信阳城不到五公里的十三里桥乡漂亮能干的姑娘周厚慧娶回到大山里面,和他一起种茶摘茶炒茶贩茶。

  2004年,为了方便儿女上学,李广兴夫妇在信阳市中心买了房子,还开起了茶庄,再也不用把山上的好茶叶低价卖给城里的商家了。不仅他自家80亩的茶山每年出产的3000斤干茶有了销路,每年还能帮乡亲们卖出上万斤的干茶。

  “2012年开始,区里又教会乡亲们利用以往浪费的夏秋鲜叶制作红茶,每亩茶园每年又能增收四分之一左右。”没和记者聊上几句,李广兴接到一个电话,一位远在郑州的老客户要买200斤干茶,他又拿上妻子准备好的现金,匆匆开车进山买茶叶去了,“对不起啊,下次有空再来喝茶!”车发动了,李广兴还不忘邀请记者再来。

  4月17日,河南特色农产品·茶叶论坛在郑州举行。信阳80后青年、信阳毛尖茶网董事长陈鹏,与其他五位全国茶界顶级专家和学者一起登台布道,向与会全国茶界人士分享他推动茶叶“原产地电商”的经验之谈。

  大学毕业后返乡创业的陈鹏,2015年在信阳毛尖的主产区董家河镇注册成立信阳茶天下电子商务公司,并创建了信阳毛尖的首家电商平台——信阳毛尖茶网,搭建全国消费者直通茶农的销售平台,还在董家河镇、浉河港镇、东双河镇、新县八里畈镇等信阳毛尖的主产区开设驻乡办事处,贴身服务广大茶农。如今,信阳毛尖茶网已经入驻茶农1万多家,入驻茶商1600多家。截至4月20日,仅今年就网销干茶800多万元。

  在“互联网+”战略的推动下,信阳茶农正由茶叶生产环节的最底端,直接走上面对消费者的最前端,茶农收入逐年增长。

  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年底,信阳全市茶园面积已达210.8万亩,茶叶产量近6万吨,总产值超过100亿元,茶叶从业人员120余万人,带动茶农人均种茶收入超过了5500元。

  谈起信阳茶业未来的发展,市委书记乔新江的话语凝重而坚定:“经过多年努力,如今,茶产业已成为信阳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的有力支撑和重要抓手,是信阳发展特色农业经济和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做强做优茶产业,一靠坚持,二靠创新,小小一片茶叶,将承载越来越多的附加值,成为老区脱贫致富的金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