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人民日报》官微推出的《调查:留守女童遭宿管老师性侵之后……》引发热议,阅读量瞬间10万+。

  据人民日报2017年7月2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到2016年仅媒体公开报道的儿童性侵案多达1401起。2017年11月,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发布的调查显示儿童性侵犯熟人作案高发,在世界各地高达90%以上。保护我们的孩子刻不容缓!

  为筑起留守、流动儿童防性侵的可靠堤坝,郑州志愿者长期坚守在儿童安全健康教育前沿,不断改变教育形式、更新教育内容、拓展教育覆盖面,帮助孩子们向性侵说“不”!

  2013年起,郑州市文明办实施了“圆梦,在志愿路上—郑州市志愿服务项目资金援助工程”,向本土特色志愿服务项目提供资金支持、技术指导和共享平台,关注留守、流动儿童安全健康的项目被纳入援助范围。

  郑州市和勤青年志愿互助中心组织实施的“安全健康保护伞”,就是一个把防性侵教育作为重点、以第三课堂的形式走进留守、流动儿童聚集学校开展志愿服务的项目。项目执行组织自2012年起开始关注流动、留守儿童安全健康教育及城市融入问题,对上述群体中较易发生的安全健康事故进行了科学梳理和认真分析,设置了涵盖防止性侵、饮食健康、生理卫生、安全交通、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自我防护等内容的课程体系,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志愿者利用8节课的时间,通过使用教具包、模拟情景演练等方式,将其系统地传递给孩子们。项目执行过程中,开展问卷测试,分析特殊需求,根据服务对象的年龄差距、所处环境差异,将课件细分为高、低年级两个版本,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制作了孩子们专属的安全健康手册,让更多流动、留守儿童受益。

  在项目活动中,志愿者们以易于接受的方式,教孩子分辨好的触碰与坏的触碰,提醒孩子会对自己造成伤害的不一定是陌生人,提醒男孩子遭遇性侵犯的不一定都是女孩儿。为了让有性别意识的高年级孩子更坦然的学习初级生理知识和防性侵知识,志愿者又将高年级课程分男女生两个版本,从认识自己的身体起步,通过“参与式课堂+模拟演练相结合”的方式,有效提升流动、留守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同时实现改善亲子关系、共建安全家庭的目标,促进流动、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2017年下半年项目周期测试结果显示,项目服务的三个年级426名留守、流动儿童,安全健康知识测试合格率由78.64%提升至94.60%。

  活跃在留守、流动儿童防性侵战线的还有郑州市“爱心织女团”的志愿者们。她们在亲手编织的围巾上加入了防性侵、防猥亵知识小便签,在给孩子们送温暖的同时,也送出安全防护技能。项目负责人专门研发了“三生”(生命、生存、生活)教育课程,编排了防性侵的儿歌,寓教于乐,让孩子们牢记身上的警报部位,有人触碰就要发警报,做到自我防护。截止2017年12月,爱心安全防护知识围巾已经送出近400余条,防性侵、防猥亵儿歌响彻了荥阳、登封等多个留守儿童聚集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