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中国留学生才能在国外大展身手或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本报记者从留学成功人士那里得到了一些看法:一定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坚忍不拔的学习毅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不管以什么方式到国外留学,都是挑战和机遇并存,宁可把困难、寂寞、孤独和失败想的更充分一些。学生在踏出国门之前,应该考虑清楚,我是否具备了健全的人格、强大的内心、足以战胜非常环境中产生的软弱和抵制各种诱惑的自控能力,如果确实具备了这样的自信和精神力量,通过留学之路并抵达成功彼岸的概率会更大些。
留学热里有“玄机”
“有志者的天堂,懈怠者的地狱。这就是今天的留学!”有位归国“海待”深有感触地对本报记者如是说。他说,这话看似偏激,却是他的心里话。“出国留学其实是人生中一场另类挑战和自我磨练的过程,除了发奋努力、坚持不懈外,不可能有成功的捷径,我奉劝师弟师妹们千万别抱有太多的幻想。我当初没有足够的精神准备,稀里糊涂地出国留学,高价混个‘洋硕士’回到国内后,除了与外国人语言沟通的感觉好些,并没有体会到比‘土著’同学们更多的竞争力。”
“洋硕士”为什么不敌“土本科”?
澳洲某大学商学部一位博导朋友向记者揭开了其中的“玄机”。他所执教的国际金融专业每年都要从世界各地招收100多名非金融本科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其中80%的生源来自中国内地的中产阶级家庭。为什么随便一个专业都能动辄办上百人的留学硕士班?奥秘就在于国外大学的所谓应用型或教学型、而非研究型的“硕士”专业与留学生原来在自己本国大学“本科”专业的差异上,正因为有了这一差异,国外大学就可以规模化地招收留学硕士,而不必为提升教学科研水平和具有竞争性的学术成果去浪费更多的教育资源了。从另一个角度看,选择到国外读非本科专业硕士生课程的学生,除了家境比较富裕外,一般都还没有牢固确立自己的专业方向,属于走一步看一步、多少带有盲目性的求学者,这种留学市场未必能助推接受留学生的大学在学术影响力上有所作为,但一定能使大学在教育经济和办学效益上不断做大做强。这种所谓留学,对国外大学来说,就是为了赚钱,来钱之快之多之容易,如同新开了一架印钞机。而对许多目标迷茫,多少被中介忽悠、被留学潮驱赶出来的国内留学生来说,纯粹是浪费青春和金钱,也亵渎了国内家长们含辛茹苦的期盼。据悉,中国留学生每年春秋两季源源不断带出国的学费,已占据欧美和澳大利亚高等教育产业的最大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