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家长不是主流
记者随后在学生、老师和家长当中进行了调查,像黄父这样的另类家长只是少数。
微博上有网友“稠椴树”认为:“孩子,多大的年龄做多大的事情,这才是健康成长。”“余凡微薄”坦陈:“我的孩子10岁了,还感觉傻呼呼的,天天想着多玩会电脑,给孩子一个自由成长的天空,我想这才是父母对孩子最好的爱吧!”
一个名为“快乐的毛头小丫”的南京小学生家长聊天群里,在一家出版集团工作的刘先生对新闻中的说辞表示怀疑:“对政史的见解是要有生活阅历作支撑的,他才几岁怎么可能有自己的见解呢?”人民中学赵老师认为:“作为老师和家长,看到这样的学生和孩子,有一种自豪是肯定的,但孩子还是应该有孩子的样子,天真烂漫是童年的可贵特质。”在省档案馆工作的姜女士见识过不少很“牛”的孩子,自我调侃说:“懂事早熟的孩子是真有,咱们可就别吃不着葡萄就说葡萄酸了。”
南师大附小陈老师从事了多年教学和德育工作,她坦陈接触过类似的孩子,“不同的心态和愿望决定了不同的做事方式,这不是可以简单灌输的,但家长的态度常常能体现一种鼓励和引导。”
孩子们的想法则很简单,见记者来采访,南京汉口路小学刚放学的小朋友围上来七嘴八舌:“戴着很威风。”“五道杠是什么啊?”“比大队长还大。”他们认为,要是“选自己也会戴起来”。至于需要什么样的条件,孩子们公认“要表现好”、“要学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