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狼爸”的鸡毛掸

2011年11月16日07:37      河南商报             _COUNT_人评论

  萧百佑被称为“中国狼爸”,只要孩子日常品行、学习成绩不符合他的要求,就会遭严厉体罚。他的四个孩子中的三个被北京大学录取。萧百佑称自己是“全天下最好的父亲”,并表示“打”是家庭教育中最精彩部分。

  家庭教育需要

  一把智慧的“鸡毛掸”

  “狼爸”手中的鸡毛掸,有点类似于古时老师的戒尺,作用一是儆戒、警示,所以戒尺的形式不可或缺,二是尺度和方式,这正是教育心理学中需要研究的儆戒标准。

  小孩子犯错后,如果家长只选择说教或“宽容”,就可能给孩子形成一种恶小可为的错觉。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回避惩戒教育,要么继续着“不完整的教育”,要么反而会加剧体罚、变相体罚行为。

  家庭教育需要一把智慧的“鸡毛掸”,通过厘清惩戒与体罚的界线,让学生在受批评惩戒的过程中体会出教师与家长心中的爱,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当然,惩戒教育要与“赏识教育”、“激励教育”等教育的亮点和主流接轨,互为补充,让教育更加丰满和科学。

  “狼爸成功”不值得复制

  看到“狼爸”的教育,总让我想起半年前被执行死刑的大学生药家鑫。这种比较虽有点煞风景,可是药家鑫也的确是在药爸棍棒之下教育出的。药家鑫成绩好,有才艺,自立自强,年纪轻轻就自己赚钱、养车……在药家鑫杀人之前,药爸也完全可以写一本《所以,有药可救》或者《所以,他成了音乐小天才》之类的书。

  可是,这种教育就像在温室里种花,经不起突发事件、意外打击。一个体会不到童年快乐的孩子,一个在童年时期被扼杀独立思考的孩子,他的未来到底能走多远真是一个未知数。萧家四兄妹的未来我们还不可知,但事实证明,国外那些“放羊式”培养的孩子,长大后有一些拿到了诺贝尔奖,而我们棍棒教育之下的孩子,即便进了名校也鲜有做出一流贡献的,甚至会在遇到车祸之后捅人一刀。

  孩子们调皮捣蛋偶尔打下并不为过,连钱钟书都说,正是因为小时候被老爸打了一顿之后,才茅塞顿开了。关键是家长们不能把打孩子当成家常便饭,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地满世界炫耀。给孩子一个幸福的童年,让他们快乐成长,这才能回归教育的本质。

  “狼爸”争议更像一个商业噱头

  前有“虎妈”,后有“狼爸”。今年初,美国耶鲁大学的华裔教授蔡美儿采用“咒骂、威胁、贿赂、利诱”等种种高压教育手段,“逼使”两个女儿考进了哈佛、耶鲁大学,“虎妈”蔡美儿因此一举成名,她推出的《虎妈战歌》一书在美国引起轰动,随之而来的争议让这本书更加畅销。

  “狼爸”萧百佑似乎正在走着蔡美儿走过的路。萧百佑的三个孩子考上了北大,他也推出《所以,北大兄弟》。“狼爸”与“虎妈”极其相似的“出书路径”,让人怀疑,萧百佑不是在宣传自己的教育价值观,而是在为推介《所以,北大兄弟》制造噱头。进而言之,“狼爸”也要像“虎妈”一样,让家长们心甘情愿、踊跃地掏钱买书。

  从某种意义上说,“狼爸式”教育引发争议,正是我国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学生成才标准还处于“迷途”状态的反映,正因此,所有“能够成才”的招数都可能被家长认为是指路明灯,同时也可能被商人利用,让望子成龙的家长落入精心设计的商业圈套。




相关报道:陶短房:“狼爸式教育”已太多而非太少 2011-11-16 07:30:03
          “中国狼爸”打人成才是教育的失败 2011-11-16 07:28:53
          毕晓哲:“狼爸”的自豪更衬托应试教育的悲哀 2011-11-15 21:25:19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关于 狼爸 我来说两句

爱问(iAsk.com)
教育正文页右侧--教育新知
无标题文档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