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讲述:孩子有些不良嗜好
儿子贝贝六岁多了,在生活和学习上都有一些不良的小嗜好。例如喜欢吃手指,从小就这样,一开始我以为这只是孩子的天性,就没有注意阻止过。但是后来,他吃手指越来越频繁,一直到现在依然是这样。贝贝比较调皮,片刻都不安定,常被各种事物所吸引,就算面对他感兴趣的事物也无法主动集中注意力,稍有风吹草动就分心了。一般孩子都能做到的事情,比如模仿画简单的线条、一页一页地翻书、脱已经解开扣子的衣服等,他都很难坚持地完成。
最近,我又发现了他一个问题。老公有时在喝酒的时候,贝贝总是吵着要尝尝,开始是用筷子沾一点给他尝尝,后来发展为用小勺子舀一点点,他还尝得有滋有味的。孩子还这么小,就有这些不良嗜好,我该怎么办?
孩子讲述:不良嗜好有原因
有些家长常常把幼儿的个性、智力、行为习惯等方面的突出差异归因于先天,而对于一些形成原因不明又难以纠正的不良行为习惯和嗜好称之为“秉性难移”。
幼儿心理学家认为:遗传与生理的成熟是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客观条件,而环境与教育则是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纵观幼儿的各种不良行为表现,基本是在他们来园前就与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家长的抚养教育方式等方面有着直接关系。
1、社会大环境发生的深刻变化让“我”形成不良行为习惯和嗜好。
当今优越的生活环境一方面有利于幼儿的生活学习,但另一方面无形中也隔绝了幼儿与外界的接触,生活空间越来越小。幼儿与邻居小伙伴几乎没有交往机会。渐渐地,幼儿容易产生孤独感,性格变得孤僻不合群。有的父母因为工作忙、压力大且又要忙于应付学习,与孩子分离的时间较长,对孩子的身心发展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在这种环境和社会家庭片面方式的熏陶下,不少幼儿衍生了各种不良嗜好。
2、家庭环境对“我”的影响。
家庭是孩子的人生第一站,是孩子长大的摇篮。家庭环境的好坏,对孩子生活习惯的养成具有非常大的影响。环境不仅能影响人,也能塑造人。
3、家长认识上的误区。
许多家长认为,无论从学识和品行方面老师的教育方法都是系统全面的,思想上完全依赖于幼儿园和学校教育,而忽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他们甚至错误地认为,孩子还小,有些不良嗜好没什么好担心,长大了懂事了自然而然就会好好地,好习惯也就会随之形成。
4、家庭对“我”的不良影响。
孩子年龄小,模仿能力特别强,而很多习惯都源于模仿,孩子多次简单重复就自然地形成了习惯和嗜好。家长对孩子的态度和教育方式,对孩子行为习惯和性格的最初形成影响是很大的,一般孩子出现的不良嗜好大多源于父母的影响。一些父母不文明的语言,打牌、玩游戏、睡懒觉、随地吐啖等不良习惯和嗜好无时不刻不在影响着孩子。
5、“我”天生的好奇心和逆反心理作祟。
孩子对未知的事物充满强烈好奇心,总想揭开其神秘面纱。家长对这种行为越是禁止,就越发增强了这种行为的诱惑力。孩子明知这些行为不被倡导,但觉得这么做能够显示自己与众不同,期望引起他人注意。
6、父母对“我”的补偿心理。
有些家长由于自己太忙,没空陪孩子,没有给孩子足够的照顾和关怀,于是就用多给钱或其他方式来弥补自己的歉疚感;也有的因夫妻离异,觉得对不起孩子,又没有别的办法弥补,因而对孩子有求必应,以求自己心理好受些。他们不留意观察孩子,不知道孩子有哪些不良嗜好,没有在不良行为刚刚出现时就加以扼制,以至后来养成了习惯,再想改已经来不及了。
爸妈可以这样做:叶圣陶先生说过:“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习惯伴随着人的一生,影响人的生活方式和个人成长的道路,习惯对人极为重要。要想让孩子改掉不良嗜好,形成良好的习惯需要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要求得由低到高,逐步积累,逐渐定型。
作为家长,帮助孩子改掉不良嗜好,培养其良好的习惯,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制定家规。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制定出严格的家规以约束孩子的行为。有了家规,孩子才知道该怎样做,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家长也知道该照着什么标准教育孩子,家庭教育才能顺利进行。
2、宽容而不纵容。
好玩、好运是孩子们的天性,他们往往管不住自己,这就需要父母的帮助了。父母管孩子,是出于对孩子的爱,是孩子健康成长所必需的。然而管要有管的原则,不把孩子管死;不管应有不管的范围,不能放任自流。把握好这个度,对孩子不良嗜好的改正是十分有必要的。
3、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家庭是孩子最初受教育的课堂,父母既是孩子的家长,又是孩子的第一个教师,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有的父母自身的行为就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陋习,那些不良习惯很可能就成为了孩子不良嗜好的诱因。那么就应该从改正自身不良习惯做起,以身作则,身体力行,给孩子做好榜样,这样往往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总之,父母要求子女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以身作则,这样才能把子女教育好。
4、在错误中接受教育。
对孩子所犯的错误不应采用体罚的手段,这让孩子很容易产生对抗或逆反心理。让孩子从错误中找到原因,去做到自己改正,这才是重要的。
5、多赏识少指责。
赞扬或批评要针对具体的事,要让孩子明确知道父母希望保持或改变的是什么,这种行为可能会产生什么样好或不好的后果。尤其是批评不要随意扩大化,避免对孩子人格的全盘否定。当孩子取得点滴进步的时候就要及时鼓励他,不能总拿优秀的孩子相比,只要我们的孩子今天比昨天有进步就应给予肯定,要看到他为不良嗜好所做的努力,让孩子感受到进步的喜悦,增强他的自信心和上进心。
6、要循序渐进。
习惯是在不断重复和练习中逐步形成的,要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不能贪多求全,而应有计划地一步一步地实施,一个习惯一个习惯的形成。对于基础不好的孩子,已形成了一些不良的嗜好,家长不能操之过急,需要长时间的行为督促、强化、巩固,方可自然转化为好的习惯。
7、激发兴趣,转移注意力。
只要留意观察一下就不难发现,孩子对某件事最活跃最兴奋的反应就是他对这件事特别感兴趣。与其绞尽脑汁去改正孩子的不良习惯,不如去发现孩子的喜好,引导激发孩子的兴趣。当孩子有不良嗜好时,可以利用孩子的兴趣点,转移其注意力,避免不良嗜好的影响。
对于孩子的不良嗜好,家长要做的是及时发现和纠正,然后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和喜好,转变孩子的观念和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