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用语,你的作文中“有木有”?

2011年11月14日07:43      大河网-大河报             _COUNT_人评论

  提意见叫“拍砖”,不关我事叫“打酱油”,还有“鸭梨山大”、“神马”、“浮云”、“杯具”,以及“有木有”、“小盆友”、“童鞋”、“伤不起”……期中考试刚结束,许多语文老师发现网络用语出现在中小学生作文当中。当这些带有明显时代印记的“新词”出现在作文中时,它是应被当做“洪水猛兽”加以抵挡,还是当做“新生事物”主动接受?对此,这些语言的运用者——学生,在写作时是怎样的一种心态?而老师对待这样的“作品”,又是持何种态度?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偶就是偶,有梦有个性

  如今的校园里,“90后”、“00后”是主要群体,这些孩子们或多或少都在接受着网络给其生活和学习带来的影响,网络语言出现在作文中便是其体现之一。

  在一次关于语言使用的课堂教学中,郑州市回民中学高一(2)班的语文教师李锐丽给出的题目是《根据情境写一个简短的自我介绍》。一个学生写道:

  童鞋们:大家好!偶是新来的!先冒个泡,混个脸熟。鄙人宅男一枚,宅时会看看电视新闻,关注一下我们生存的这个大篮球正在发生的故事,免得被大虾们鄙视是火星来的。也常上网,给自己织个围脖,天气渐冷嘛,整个场面得hold住!作为资深网络草根,常常吐槽,也让世界听听偶的声音!生活中,虽然很爱宅,但也是运动一族!偶可是个篮球控!休息的时候,常常约上三五个盆友,到球场上秀一下球技!都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但也努力为现实插上丰满的羽毛!这就是偶,爱宅爱篮球爱梦想的偶!

  “作文中使用了大量网络语言。该同学只是众多学生的一个代表。”李锐丽说,在一次关于网络语言使用的班级调查中,75%的学生认为,网络语言是一种新兴的语言样式,会在生活中经常使用。20%左右的学生表示,虽然网络语言在同龄人当中很流行,但是自己较少使用。只有5%左右的学生对网络语言反感,表示不用。而在关于“在语文课堂教学和相关考试中,能否使用网络语言”这一问题的回答上,88%的学生表示,不清楚能否使用,但自己不会使用。10%左右的学生则明确表示网络语言并不是规范用语,不能在较为规范的场合使用。而剩下的大约2%的学生,则认为网络语言可以在语文课堂教学和相关考试中使用。

  目前,网络语言使用十分广泛,校园也不例外。郑州第八十一中九(5)班时金雪认为,在作文中使用网络用语是一种创新,因为中学生在不断接受新事物,在作文中适当地用一些网络语言,可使文章幽默、具有时代性。

  也有对此持反对意见的学生,郑州第八十一中九(4)班朱海涛认为,最好不用网络语言。因为网络语言基本上是流行语,没有太长的生命力,甚至一些网络语言还很恶搞,对规范中学生用语不好。对处于重要语言学习阶段的学生来说,应该学习那些规范的、精美的语言,以此来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这才是最重要的。

  生活是生活,考试是考试

  现在,不少学生张嘴就用“偶”、“晕”、“稀饭”、“强”、“顶”等网络语言交流,这些语言有时还会出现在日记、作文中。

  河南省实验中学语文组教研组长杨雪珍举了一个例子,有一次,一个学生在周记中写有这样一句话:“上个星期天,我的GG带着他的‘恐龙’GF在100玩,GG的GF一个劲地对我PMP,那‘酱紫’就像我们认识很久……”看了之后,搞得老师一头雾水。碰到学生作文中出现网络语言,老师一般都会用红笔圈出来,旁边打上问号,以引起学生的注意。

  在和学生的交流中,发现诸如GG(哥哥)、MM(妹妹)、偶(我)、美眉(女孩子)、拍砖(批评、点评)、菜鸟(新手)、油墨(幽默)、果酱(过奖)之类的网络语言太平常了,孩子们几乎是脱口而出。他们认为网络语言活泼生动,轻松有趣,和同学网上聊天、书信往来,都会用类似语言,有时顺手就会用在日记和作文中。

  “如果现在的学生连网络语言都不懂,那就有点‘悲催’了。”杨雪珍开玩笑说,网络语言可以用在口语中或非正式书信中,但在正式考试中,还是不赞成使用网络语言的。

  网络语言在作文中被灵活运用,有时候确实能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郑州市第四十七中学高三宏志班语文教师王燕举例,有一个学生在作文中写“×××是一台286,内存不足,反应迟钝”。但王燕认为,在课堂上还是要提醒学生谨慎使用网络语言,因为网络语言会让阅卷老师觉得运用语言不规范,从而影响分数。

  网络语言被允许在写作中使用需要符合两个标准:一是词语已经约定俗成、意思被公众熟知;二是必须符合语法和修辞规范。比如“给力”这种《人民日报》都已用过的词汇,适当的时候是可以使用的。但那些只是为了好玩,没有太大意义和价值的,一般不建议使用。

  “网络语言是学生十分喜欢的一种语言样式,它新颖、幽默、有特点,满足了新一代青少年儿童对于个性的追求,但是他们对于正确使用这种语言的情境则缺乏明晰的判断标准。”郑州市回民中学高一(17)班的语文教师党蓉蓉说。

  网络语言是网络时代印记明显的语言表达方式。从类属上看,它符合新词新语“产生时间短”的特点,从广泛意义上来看属于新词新语范畴。但是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产生着新词新语,而能够经过实践检验,被人们广为流传、长期使用的却是很少一部分。

  学生在生活中所使用的新词新语,常常是具有时新性的这一类。诸如前不久从台湾娱乐节目《大学生了没》流传出来的“hold住”,从咆哮体衍生而来的“有木有”。这类词语,虽然“新”,但并不能被社会大多数阶层所使用,其代表的,也只能是年轻一代的思维方式。而新词新语除了“时限性短”这个特点以外,还应具有普遍性大、兼容性强、层面性明确的特点。

  显然这些时下流行的、被学生广泛使用的网络语言,在这几个特点上是欠缺的。严格说这类语言并不能纳入狭义上的新词新语范畴。在正规的场合,比如,中招、高招考试中,这类网络语言是禁止使用的。而在语言使用规范程度不高的场合可以使用。

  郑州第八十一中语文教师张寒表示,教学中,老师会根据中考作文评分标准要求学生,在写作文时,要规范用语,不允许使用网络用语,不允许出现英语单词等。

  网络语言应活学活用

  在这样的一个时代,在我们的生活中,网络语言的出现和使用,很难让人拒绝,因此,对于语文教学来说,它将是一个新的课题。我们的老师首先要学会的不是“堵”而是“疏”。

  党蓉蓉认为,在适当的情景下,要鼓励学生使用这种能够贴近学生生活,准确反映学生内心需求的语言,尊重并肯定学生的这种创新思维和创造力。“给学生明确网络语言与新词新语的关系与区别很重要。”要将一些产生于网络的,现已被规范的、被官方传播方式大量使用的、纳入狭义新词新语范围的网络语言给学生进行示例,例如:高铁、给力、经适房等,让学生从直观上把握这一类规范语言。

  郑州第八十一中语文教师王会敏表示,老师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去甄别一些网络用语。如那些具有长久生命力的网络语言,在生活中是可以运用的,但不能滥用;那些没有生命力的,仅仅流行一段时间的词语是可以摒弃的;对于那些恶搞的网络语言,是应该唾弃的。还可以通过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通过辩论赛,通过搜集网络用语等活动,让学生明白网络用语应该有选择性地运用,活学活用。

  网络语言属快餐文化?

  “语文教学既要保证中文的纯洁度,又要灵活变通,与时俱进。”河南省实验中学高级教师崔矿山表示,那些已经被大家广泛认可、权威媒体业已运用的词语,如“给力”、“作秀”、“超女”、“微博”等,学生可以使用,而那些英汉掺杂、未被广泛认可的词语最好不用,以免考试吃亏。

  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中语文组教研组长张胜说,语文教学对于网络语言已由最初的恐慌、担忧、不知所措,到在讲课时偶尔运用几个搞活气氛。

  网络语言的特点主要是其构词赋义的随意性、交流简便、灵活无规则,是网络时代的一种“快餐文化”。它自然会被传统语言自觉排斥,但在“快餐时代”也成传统、“快餐文化”也渐成正统的大背景下,传统语言也会在排斥中接纳,保守迟缓地包容。

  对待网络语言: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张胜认为,让高中语文老师借网络语言去激发学生的“语言创造力”的提法是值得商榷的,应该给孩子们一个较纯正的语言环境,这才是培养语言创造力的天地。

  新时代的中学生也在积极地做着这方面的探讨,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二(4)班王雅洁,高二(5)班韩幸烨,高二(6)班韩婉莹,高二(16)班王梓淳、汪莎莎几位同学用半个学期时间共同研究了一个课题——《网络语言研究》。

  他们在课题引言中这样写道:就在后人沉醉于唐诗宋词的韵味,并试图解读其深刻内涵时,却忽略了一个事实——这些语句在当年的地位不过相当于如今的流行歌曲。现在广为盛行的网络语言,将来又会不会成为后人研究我们这个年代的文化瑰宝?他们总结:“在高度信息化的21世纪,我们需要努力保留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为我们留下的精髓,同时也必须用一颗积极热情的心去接纳源源不断的新生事物,接纳并使新兴文化更具中国特色,是年轻的我们可以为中华文化做出的贡献。请相信,网络语言不可滥用也不可能不存在,正确的态度接纳它使用它,便是我们最好的态度。相信中华语言文化会随着社会的进步更加充实,更加完善!”




相关报道:国际群英辩论亮点频现有木有 网络语言伤不起 2011-10-17 11:07:08
          初中小男生的网络语言吓倒一大片 2011-09-27 09:32:53
          “新文体”擂台战:网络语言作文中该不该用 2011-09-13 10:25:00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关于 网络用语 我来说两句

爱问(iAsk.com)
教育正文页右侧--教育新知
无标题文档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