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为什么要当“思考者”?

2011年11月16日06:00      价值中国网             _COUNT_人评论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创始人托玛斯·安尔瓦·爱迪生在《他们不懂得思考》的着名演讲中说道:“为什么世界上大多数的人一生都碌碌无为,一无所成?因为他们没有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大脑就像人的肌肉一样,可以通过锻炼变得越来越发达。只要你肯花一点力气、付出一点汗水去锻炼自己的思考能力,你的大脑就会变得越来越灵活。我打算在我的工厂里所有的地方都挂上标语牌,写上这样的话:‘世界上不存在不经过思考就能唾手可得的解决之道。’我们能找到乐趣的方式都是一样的,那就是思考、思考、再思考。一个人如果没有勤于思考的习惯的话,他就失去了人生最大的乐趣。而且,他的损失不仅仅是失去人生中最大的乐趣,还有更大的损失,那就是,他永远都不能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发挥自己的才华。人类取得的所有进步,所有的成功都来自于思考。”

  黑格尔在谈到哲学的特点时认为,哲学是研究思想的思想,研究认识的认识。这话听起来真是令人感叹。只有世界级的思想大家,才能说出这样的语言。只有说出这样的语言,才配称得起世界级的思想大家。

  企业家要具有哲学的思辨,就是在正确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指导之下,在企业家经营管理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对企业经营管理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掌握企业发展的正确方法,从而来指导企业经营的实践,推动企业发展。

  当以思想驭企业

  中国的先哲说:“行成于思而毁于随”。福布斯杂志的创始人B·C·福布斯说:“所有的成功都来自于严谨的思考,我们是否记得这个最朴素、最基本的事实?不仅只有成功,世界上的任何事情在成为现实之前,都是在某些人的头脑中以思想的形式存在的。”这两句话相距两千多年,但异曲同工,不谋而合。

  企业家为什么要强于哲学的思辨?

  首先,思维能力是企业经营过程中最为宝贵但又常常是开发得最为欠缺的资源。企业平庸和卓越反映在它的经营成果上。但经营成果的背后是人,是人的思维模式。平庸的大脑是不会经营出卓越的企业的。所以,企业要取得成功,不但在于他怎样行动,更在于他怎样思维,行动是思维的附属物。一个企业,需要各种各样的能力来支撑,但所有的能力中,最重要的是哲学的思辨能力。其他能力是目,哲学思辨能力是纲,纲举才能目张。

  其次,思维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由于工作的关系,同全球一些优秀的企业有许多接触。我常常感到,我们中国的企业,同世界优秀企业的差距,不但表现在产品、技术等等上,最为巨大的差距,表现在我们的思维上。这种差距的改变,大概需要一定的时日,这种思维模式上的差距不改变,走向世界就是一句空话。所以,追求卓越的企业经营管理业绩,首先要从追求卓越的思维开始。

  其三,思维的平庸和停滞,是企业的大敌。因为平庸的思想只会产生平庸的行为。思维的停滞,只会使企业的生命停止。回过头来看看那些失败的企业,无一不是由于自己思维上出现了大的问题,而导致企业生命的终结。这就像《高效经理人的八个思维原则》一书所讲:当你看这部书的绪论时(大约9000字),就有超过46家企业停止营业,3家企业申请破产。一天之内,超过2131家新企业遭受相同的命运。

  须生“慧眼”破“无明”

  慧眼,是佛家语。佛家把信众对于世界的认识能力分为五个阶段,即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慧眼处在成为圣贤的阶段。它的特点就是能看破假象,识得真空。我们强调慧眼,讲的就是企业家要全面、客观、准确地看待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就是要能够正确地把握企业经营管理的本质和企业成长发展的规律。就是要对企业在成长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对企业的竞争对手,对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等等重要和关键的问题有一个不带主观臆测的、客观准确的认识。正确的认识世界,是正确地把握世界的前提。

  要使企业健康的成长,就要破除“无明”。因为对于企业来说,错误的成长比不成长还可怕。“无明”也是佛家语。佛教讲“因缘”,十二因缘的内容中,“无明”是第一条。“无明”是万恶之首。佛家的话讲,“无明”就是由于“我执”——固执的坚持自己的主观见解,而造成的主观和客观相背离,认识和实际相扭曲的心的迷暗无知,不明事理,因而也不能得到对于世界的客观的正确的认识。“无明”带来的后果就是由此而产生种种错误的行为。处于“无明”状态进行企业的经营管理,就是“盲人骑瞎马,月半临深池”。就是靠“瞎猫撞死耗子”,梦想侥幸的成功。这是许多企业遭遇失败的根本原因。有的心理学家断言:人们决策方面发生的错误,90%都是由于认知方面的问题而产生的。

  在破除“无明”中,有三个问题对于企业家的认识和判断是最为重要的:一是行业的发展规律,背离了行业规律是最可怕的错误,因为这是“南辕北辙”的自我毁灭。二是自己企业商业模式的选择。商业模式决定企业的成败,路径错了,目标也就失去了意义。三是客户的消费要求。这三点常常决定企业的决策是否有效,决定企业的运营是否成功,因此企业家对于这三个问题的判断是否正确,将决定企业的命运。企业家要根据这些情况,制定正确的,符合企业发展实际的目标和思路。如果不是这样,戴着有色眼镜看企业,带着强烈的主观色彩,凭自己的想象和愿望去经营和管理企业,势必走弯路,遭遇失败。这样的结果惨不忍睹,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我们强调企业家要改变“无明”状态,事实上这是极艰难的事情。有时候,人们常常在重复自己或是别人已经犯过多次的错误。屡劝不听,屡教不改,尽管自己和别人已经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可仍然有人不断地重蹈覆辙。这就是顽冥不化。

  企业家在经营中必须明白一个道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市场和客户,是企业成败与否的唯一评判者。由“我执”而带来的“无明”,是企业经营中最可怕的敌人,最凶残的杀手。孔夫子老先生早在两千五百多年前就告诉我们:“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我们今天有多少人以此为真理?大到国家、政党,小到企业、个人,所犯的错误常常源于一个最简单,但又却不断在被复制的模式——以无知为知。

  惟有洗心能革面

  峨眉山洗象池有一副对联说:“惟有洗心能革面,虽非造极已登峰。”这副对联一看就是佛家人语,但看后却给我很深的感触。做人要洗心革面,不断成长进步。做企业也要日新月异,如古人所言,“苟日新,日日新”。只有洗心,才能革面。心是重要的,是起决定作用的,佛教讲“百千妙门,同归方寸;恒沙功德,总在心源。”改变了心,才能改变自己,才能改变世界。

  怎样改变心,从实践中来,日本的企业经营之神稻盛和夫为我们做出了榜样。他不但在企业的经营中创造了奇迹,而且通过自己的经营实践,创立了自己企业的经营哲学。稻盛和夫在谈到企业经营需要哲学时讲到:对于企业,有三个理由说明经营哲学不可或缺:

  第一个理由,所谓哲学,首先是经营公司的规范、规则,或者说必须遵守的事项。经营公司无论如何都必须有全体员工共同遵守的规范规则或事项,这些作为“哲学”,必须在企业内部明确地确定下来。

  第二个理由,所谓“哲学”,它用来表明企业的目的、企业的目标,即要将这个企业办成一个什么样的企业。同时这种“哲学”还要表明,为了实现自己希望的、理想的企业目的,需要有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因此,这种哲学在企业经营中必不可缺。

  第三个理由,这种“哲学”,可以赋予企业一种优秀的品格。就像人具备人格一样,企业有企业的品格。企业经营需要非常优秀的哲学,就是因为这种哲学可以赋予企业优秀的品格。

  稻盛和夫正是在这样的企业哲学的指导下,在经营上创造了奇迹。从1959年开始,40多年来,他创立了京瓷和KDDI两家世界500强的企业,这两家企业合并销售额规模达到4.7万亿日元,利润逼近6000亿日元。2010年,他应日本政府邀请,在退休3年后,以78岁的高龄,再次出山,担任破产重建的日航董事长,仅仅10个月,日航就大幅度地扭亏为盈,创造了日航历史上的1580亿日元的利润。

  稻盛和夫的故事告诉我们,作为企业经营者,必须把握企业所处产业的发展规律,把握自己企业的发展方向,打造自己企业的文化体系,形成自己企业的商业模式,培育自己企业的管理特色,一句话,必须具有极强的哲学思辨能力,必须打造自己的经营哲学。正像西方哲人黑格尔说的:“凡生活中真实的、伟大的、神圣的事物,其所以真实、伟大、神圣,均由于理念。”我常想,对于企业来说,只出物质产品的企业不可能成为伟大的企业,既出物质产品,又出精神产品的企业,才可能成为伟大的企业。因此,要打造一个伟大的企业,必须从打造这个企业的文化开始,必须从打造这个企业的思维模式开始。




相关报道:陈九霖:资本运作盲型企业家太多 2011-11-15 16:05:49
          陈九霖:资本运作盲型企业家太多 2011-11-15 16:05:49
          企业家要与内心魔鬼抗衡 失败有五个前兆可循 2011-11-15 14:14:03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关于 企业家 我来说两句

爱问(iAsk.com)
教育正文页右侧--教育新知
无标题文档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