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刚过,“华约”、“北约”、“卓约”等自主招生联盟摆开“三国杀”阵势,吸引了全国数万名考生踏上考场。
无论是否愿意承认“联考”成了“小高考”,2011年“联考”效应涉及的学校之广,参与的考生之多,已前所未有。在对“联考”笔试涌现出的形形色色的难题、未曾谋面的新题型热烈讨论之后,更让考生和家长关心的是:“联考”究竟为高考改革带来些什么?又会对未来的高中教育和高考产生哪些影响?
“应试”怪圈端倪再现
2011年,有自主招生权的80所高校中,有34所高校以“集团”联考形式亮相,几乎囊括国内所有知名高校。
“高考有大纲,有这么多年的考试经验;而自主招生考试是高校结合自身选拔人才特点去制定考题,每一年的命题都超出想象,应试投机达不到效果。”省实验中学教导处副主任刘庆华说,虽然今年省实验有数百学生参加了自主招生联考,但校方一再强调,不会组织相关辅导,也提醒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报名自主招生考试。
“华约”、“北约”联考期间,记者采访的数十位考生和家长中,也鲜有人表示参加过自主招生的相关辅导班。“就算复习也复习不上,就让孩子自由发挥,不要有太大压力。”省实验中学学生家长曹葳说。
尽管目前山东尚未出现“联考”走向“奥赛”一样应试化的迹象,但随着“联考”阵营扩容,越来越多的高中学生报考,传统的应试经济无疑发现了一个新的战场:各种名校自主招生试题集锦充斥购物网站,考场外还有自主招生面试辅导机构散发广告。
记者了解到,在江、浙等自主招生高校集中的地区,有的中学已经开始了成规模的自主招生考试辅导。
自主招生联考会不会像奥赛一样,进入另一个“应试”怪圈?青岛十九中学副校长于建国表示,“过去在传统的高考应试教育模式下,强调单一型、标准化的答案,把学生限制死了,很多学生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于建国认为,高考改革的方向不应该是单纯去分析几道难题、偏题。因此,联考的考查重点应该是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引导高中教学向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挖掘学生运
用知识的潜能转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联考不变味。“比方说,一道题目,可以让学生尝试多用几种不同的方法去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