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商城遗迹 传承中华历史 ——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少年共产主义学校暨“爱我家乡,漫游郑州”历史社团研学活动顺利举行

  “你知道郑州为什么会被称为商城吗?你知道我们郑州市的城东路、城北路因何得名吗?你了解我们脚下这片土地三四千年前历史吗?”面对这一连串的问题,一群穿着蓝色校服的中学生们陷入了沉思。这是11月9日下午,出现在郑州市人民广场上的一幕。原来是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爱我家乡,漫游郑州”历史社团的同学们,在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少年共产主义学校和中原名师王涛初中历史工作室的组织下,走出校园来到郑州商城遗址进行的一堂别开生面的历史研学实践课程。提问的不是别人,正是中原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王涛老师,思考问题的则是来自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纬二路校区和东校区的三十余名七年级学生。

  这样的研学实践课程,已在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开展多年,早已成为最受学生喜爱的品质课程。每次这样的直面文物古迹,探索历史奥秘的学习活动,总是能够吸引到大批的学生前来参加。为了帮助学生们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王涛中原名师工作室的老师们总是全力以赴做好各项课程策划与实施工作。这次也不例外,七年级优秀的历史学科青年教师耿雪聪、谭冰寒和李兰馨,不仅在课程开始前已经对学生进行了安全教育和学习前测,而且还全程参与本次实践学习的组织指导工作,每人担任一组学生的领队导师,特别是耿雪聪老师还精心设计了充满趣味和富有挑战性的学案。

  第一站

  郑州人民广场 

  在人民广场雄伟的毛主席塑像前集合后,首先由王涛老师再次强调了本次活动的安全和纪律要求。随后几位老师为同学们发放了本次活动的学案,明确了研学目标。在王涛老师为孩子们做了基础知识的普及和任务分布的要求后,同学们以组为单位开启了合作探究学习——哪里能够看到商代城垣地基?你所学习过的哪些历史知识和方法,能够帮助你了解这些遗迹的分布规律?

  同学们开始透过玻璃专注观察城垣遗址,快速寻找着不同年代的地基标志,相互讨论思考着问题的答案。“快来、快来,看我发现了什么?!”“这里有咱们需要的答案!”广场上不时传来同学们激动的喊声,不时听见他们学有所获的欢呼声!在全组集体完成学习任务后,同学们迅速回到出发点,向老师报告学习成果,同时开始了各小组集中分享学习收获,展示学习成果的环节。在相互印证学习成果的过程中,课堂的学习内容与现实的遗迹文物逐渐结合在了一起,历史学习的方法在实践中演变成了学生自身的历史学习素养!

  假如你生活在3600多年前的商代,你站在现在这个位置,往哪个方向能看到商王的宫殿呢?”王老师抛出的问题,一下子就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我猜是那里!不,是这里!孩子们像小鸟叽叽喳喳的争论着,同时迅速向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向举起了手指。王涛老师笑着说:在历史考古和学习中都需要我们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来自文物、古迹、遗址等历史实物提供的第一手资料,从考古发现看,我们的东南方向是宫殿区遗址,因此应该往那个方向能够看见商王宫殿!噢,同学们恍然大悟的同时,在脑海中将原有知识和现实问题相互印证,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在做中学,在做中悟!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被激发出来后,他们的问题更多了:“老师,商朝人是怎么筑造起这么高大的城墙呢?城墙上会有多少门呢?”在老师们不厌其烦的回答中,孩子们对郑州商都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曾经学习过的商代历史有了全新的感悟。学习就这样在真实的环境中发生,智慧问答中成长。秋日阳光下,孩子们像一群小鸟围绕在老师的周围渴求着知识的哺育,这样的学习场景为秋日增添了几分暖色。

  在路过金水河时,王涛老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金水河的名称是怎么来的吗?”随后,他讲述了春秋时期郑国名相子产廉洁奉公,造福乡里。去世时,家中竟无用来举办葬礼的钱。郑国百姓纷纷把金银珠宝送给子产的儿子,让他给父亲办一个盛大的葬礼,而子产的儿子秉承家风,拒绝收礼!最后,百姓为悼念这位值得敬仰的人把金银珠宝投入河中的历史故事。因为在阳光之下,河水中泛起金银珠宝的光彩,因此得名金水河,由此还有了金水区、金水路等地名。在风景如画的金水河边,津津有味地听着金水河的故事,同学们既知道了“金水”的由来,又被子产的高风亮节感动,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郑州的人文风情,不知不觉中已渗透进了同学们的血脉。

  第二站

  郑州商城文化公园

  在前往第二站的路上,步行的同学们秩序井然,举止文明,引得路上市民们纷纷投以赞赏的目光。商城文化公园原是郑州商城遗址西城墙一部分,是以商代青铜文化为主题的公园。公园中央伫立着一座以1974年出土于郑州杜岭青铜窖藏坑的郑州鼎为原型的青铜雕塑,其下方的青石浮雕基座东南西北四面分别雕刻着商代社会的四幅场景,共同构成了郑州作为商代都城时社会的画面。蓝天下,历经风雨的大鼎,无声的向世界诉说着郑州三千六百年灿烂的古都历史。

  同学们在大鼎前听老师宣布完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后,就像离弦的箭一样冲向目标。同学们围绕着青铜雕塑相互讨论怎么判断方向?基座上的四幅图案描述的是什么内容?……等等学习问题。

  “这是商朝人在纺织,这是在捞鱼”“不是,拿的是鱼叉在捕鱼”“这个耕田的奴隶手中拿的是耒耜,我们在课堂上学过的”,同学们根据在课堂上学习过的甲骨文与青铜器等知识对画面进行着自己的解读。小组内为了寻求历史的奥秘在激烈争论,同伴们相互之间不断交换着学习的收获和意见,并在学案上认真做着记录。在各个小组完成合作学习任务后,开始了小组代表发言展示。各个小组的同学都在积极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同学们用稚嫩声音,认真地描述着自己发现的商代“祭祀、农业、铸造、战争”场景。并用自己的条理清楚的语言逻辑陈述着历史证据,在相互争论和启发中,同学们体验到了不一样的商代历史,收获了更多的学习快乐,那个“国之大事,惟祀与戎”的古老商朝似乎在大家面前揭开了神秘的面纱。随后,老师们对同学们的表现和发言进行了点评,帮助大家更好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随着日暮降临,一下午的实践学习活动即将结束,但同学们恋恋不舍,丝毫没有感觉到累。这就是真实情境学习的魅力。通过学习,大家深深感受到了自己身为郑州人的自豪,为自己的家乡是曾经王都,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自豪。学习尾声,每位同学都又认真仔细地完善了自己的学案,为本次研学活动画上了圆满句号。

  只有清楚来处才能看清未来,青少年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期,引导他们通过了解家乡历史,感受郑州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培养爱家、爱乡、爱国情操,对激发学习兴趣,传承中华文明,培养民族自豪感具有重大作用。这是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立德树人,培养“品位学生”的重要举措,也是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少年共产主义学校培养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有效实践,多年来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始终坚持以党建带团、队建设为抓手,创新育人模式,努力书写好“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人”的完美答卷。

  活动反馈

  研学活动后,同学们纷纷表达自己的感悟,“了解了更多的历史知识,我更喜欢历史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让我赞叹不已,我们应该更努力学习为祖国做贡献,希望能与老师同学进行下一次研学”,同学们的真情流露,让老师们深感振奋,组织这样一次学习真是太好了。这次学习也得到了家长们的大力支持,部分家长全程陪同,对王涛老师的讲解和老师们精心设计的学习活动赞叹不已,活动间隙还与王老师探讨更深的历史问题,表示这样的教育方式有一石激浪余波千里的效果,感谢学校和老师提供这样的学习机会。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和王老师的精彩讲解,还吸引了四周的休闲群众,他们加入研学队伍认真聆听,好奇地问“你们是哪个学校的,老师讲的太精彩了”,“这样的活动办得好啊”,“在你们学校上学可真幸福”。一位老大爷动容地对同学们说:“要好好学习啊,这样的老师不好找。”高质量的研学成果与良好的反响,既是贯彻我校培养“有文化底蕴、有责任担当、有情感温度、有人性光辉”的“四有”学子育人目标的体现,也让名师工作室的历史老师们更加感受到教育对人与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对下一次研学活动的开展充满信心。(文 谭冰寒 图 任柏霖)

  (频道主编 侯明廷 编辑 贺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