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话已经被众多家长牢记在心,成为家庭教育的座右铭。可是,在诸多条条框框的规矩教育之下,孩子们真的能够开心快乐、身心健康的成长吗?完全的规矩教育,是家长对孩子正确的爱吗?
写完作业再去玩;考试要努力考进前三名;家务活不用你干,不要插手;男孩子学什么织毛衣,不许学!
这些,都是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给孩子们定下的规矩,并以此为标准做为家庭法则,来约束孩子的行为习惯。家长认为,这些规矩,会帮助孩子少走弯路,会让孩子的前途更加光明。于是,把这些规矩美化成爱的化身,美化成对孩子无限的关怀。为了表达自己对孩子深刻的爱意,家长们还与时俱进地更换新的规矩,并时常严肃地提醒孩子,这些规矩坚决不容触犯,否则会受到严厉的惩罚。在孩子眼里,家长的话,就是圣旨,就是命令。孩子以为,家长是最爱他们的。所以,孩子不会反抗,不会拒绝,他们选择了顺从,选择循规蹈矩的生活学习,做了家长眼里的最乖最听话的孩子。
其实,过度的规矩教育,是害不是爱。
孩子会通过长期以来的条件反射,形成一定的生活习惯,造成思维定势,遇事不懂创新,不会思考问题,甚至还会养成逆来顺受,听命于人,怯懦的性格特点。对那些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孩子,过度的规矩教育,会让他们心中的不满无处宣泄,严重的还会造成亲子关系的疏离。所以,规矩教育,要把握好度,过犹不及。
日本有个叫凉子的女孩,因为出生在单亲家庭里,所以她的身上承载着妈妈很大的希望,她的卧室里悬挂着妈妈订立的各项法则,内容更是涉及到生活、学习、行为、思想等很多方面,几乎囊括了人生的所有。虽然经过几年的磨练,但凉子最终还是无法忍受,选择了用极端的方式顽强地抵抗。直到凉子被抢救过来的时候,嘴里,念着的仍是:“妈妈,给我点空间,我想要一点自由。”其实,在凉子自杀前的画中,我能真切的感受到,那份对自由的向往,对无拘无束生活的憧憬。
规矩教育有利有弊,虽然可以进行操作,但一定要把握好度。
过度的规矩教育,只会害了孩子。适当的用鼓励等积极的方法,也许比那些条条框框,来得更实际,效果更显著。“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话已经被众多家长牢记在心,成为家庭教育的座右铭。可是,在诸多条条框框的规矩教育之下,孩子们真的能够开心快乐、身心健康的成长吗?完全的规矩教育,是家长对孩子正确的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