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犸新闻•东方今报记者 巫晓/文图

  郑州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步伐又快一步!9月18日,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工作部署,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相关领导带领专家考核组,对郑州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工作进行了初审,通过实地考察,专家组充分肯定了郑州市在生态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记者也从此次活动获悉,郑州每年增长绿地面积1000万平方米,已经启动了400个公园建设。

  专家组充分肯定郑州市生态建设方面的成绩

  记者从现场获悉,专家组一行先后来到碧沙岗公园、西运河足球公园、江山路生态廊道、南环公园、郑州索河郊野公园、郑州树木园、数字化监督指挥中心、贾鲁河黑臭水体整治点、柿园水厂、五龙口污水处理厂、荥锦垃圾焚烧发电厂等地进行了现场考察,详细了解郑州市近些年来在城市生态建设方面的工作情况。

  近几年来,郑州市城市绿地面积每年以1000万平方米的速度增长。此外,实施了南水北调生态文化公园和贾鲁河生态绿地“两河”建设,建成龙湖生态公园、绿博园、西流湖公园、园博园四个“城市绿心”,启动400个公园、微公园、小游园建设,规划选址43个郊野公园和75个生态遗址公园,打造了全长371公里、交错贯通的“两环三十一放射”生态廊道,初步形成绿道网络系统。成功举办第十一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高质量完成国内外城市和国际设计师室外展园94个,赢得国内外城市嘉宾和市民群众的一致好评,塑造了郑州园林的品牌。

  通过实地考察,专家组充分肯定了郑州市在生态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专家们认为,郑州市公园城市建设和生态廊道建设取得新突破,城市绿量、城市品质有了明显提升,城市生态空间保护、生态网络体系建设、湿地资源保护成效明显,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高峰拥堵指数全国排名下降到第54位

  众所周知,“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创建工作,对于城市的生态环境要求更高,不仅是绿化面积,还包括综合管理、减能排放等内容。

  据了解,在提出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口号以来,郑州市城市市政基础建设发生巨大变化,“井字 环线”快速路初步成型,地铁1、2号线和城郊线开通运营,交通路网建设取得重大突破,2018年郑州市的高峰拥堵指数已由2016年的全国第13名下降到第54名。

  城市供热供水供气等基础设施大幅改善,城市污水处理取得跨越式发展。积极开展河渠综合治理和生态空间建设,先后实施金水河、东风渠、熊儿河、七里河等十条河道的综合治理,埋设截污管道,改善河流水质,全面实施沿岸生态景观建设,建成总长度172公里、绿化面积858万平方米的绿色滨河风光带。

  空气改善幅度位居全国169个城市第16位

  除此之外,郑州市制定《郑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7-2030年)、《郑州市海绵城市示范区建设规划》,完成“海绵化”面积23.5平方公里,成为河南省海绵城市试点城市;编制《郑州市综合管廊专项规划》,确立市区综合管廊“十字十环”的布局结构,已形成廊体55公里,成功入围全国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持续开展空气污染治理,2018年上半年空气改善幅度位居全国169个城市第16位,攻坚战成效明显、成果丰硕。

  实地考察结束后,专家组对照《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逐项查阅了郑州市在综合管理、绿地建设、建设管控、生态环境、市政设施、节能减排等六方面47项任务93项指标的相关资料,并查阅了遥感调查和测评基础资料。下一步,郑州市将以此次初审工作为契机,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更高的标准抓好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工作,加快建设生态郑州、美丽郑州,创造更多生态产品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