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河南洛阳:防疫扶贫“两不误” 春耕生产进行时》

  猛犸新闻·东方今报记者 李亚林 张超飞 通讯员 周豪科 李炳辉 张新果 张瑜嘉/文图

  核心提示: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也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近日,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已相继出台,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成为重中之重。

  2月17日,省委常委、洛阳市委书记李亚在主持召开的疫情防控视频调度会上也指出,疫情防控是硬任务,推进发展是硬道理,疫情防控期间要扎实做好脱贫攻坚,不松劲、不停顿,不断巩固脱贫成效,确保实现精准脱贫目标。那么,在疫情防控期间,洛阳各地脱贫攻坚工作开展的如何呢?对此,东方今报·猛犸新闻记者进行了调查。

  春耕种菜忙,抗“疫”保供两不误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近日,随着气温的转暖,正是春耕好时节。

  位于汝阳县刘店镇的豫蔬香种植专业合作社内,七八个村民正戴着口罩在收割生菜。旁边的蔬菜大棚里翻土、浇水,准备栽种新一季的黄瓜、西红柿,之后还将适时种植平菇、菠菜、白菜等蔬菜品种。

  据豫蔬香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马江伟介绍,他们合作社共流转土地800余亩,其中发展蔬菜大棚200多亩,其余500多亩用来种植林果。当前的蔬菜大棚里,正是生菜上市季节,每天都有十几个工人忙着采摘和定植黄瓜、西红柿、芹菜等。

  目前,整个合作社一共带动了当地26户贫困户增收,每户一年平均增收1万多元。春节期间,受疫情影响,合作社虽然减少了用工数量,但正常蔬菜种植一直没有耽误。

  为了保证疫情防控期间的用工安全,马江伟采取了多种防控措施。所有人佩戴口罩、测量体温是最基础的,另外规定每个大棚最多只能进两名工作人员,防止人员聚集干活,同时还对所使用的农机器具进行日常消毒,确保人员生产安全。

  “现在是防疫期间,我们非常注重防护,所有人员必须戴口罩,做到工具消毒,进来先洗手,确保蔬菜能向市场正常供应。”合作社员工马捧说到。

  马江伟也坦言,疫情对他们合作社蔬菜种植还是产生了很大影响,“一方面上市的蔬菜销路不顺畅,同时部分蔬菜种苗也发不回来,直接影响接下来的定植。”马江伟说,在当地政府协调下,目前他们的蔬菜主要是销往县城农贸市场批发中心。

  畅通红薯销售渠道

  同一时间,在汝阳县柏树乡的水磨村,村民们也正在想方设法,畅通红薯销售渠道迎战“疫”情。

  根据以往经验,冬季往往是红薯购销的旺季,然而今年却遇上了新冠肺炎疫情,这让家住汝阳县柏树乡水磨村的王建国犯了愁,因为受疫情影响,家里几万斤的红薯既不能出门销售,客商也不能上门收购。

  “年前卖出去了一批,窖里还存有两万多斤,按往年形势,年后红薯价格还能涨一些,都等着过完年卖呢,现在眼看有的都开始坏了,愁人啊!”如此情形,不仅仅是王建国一家,自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以来,柏树乡全乡13个行政村农户存储的近600万斤红薯出现了滞销,直接影响到了贫困户的经济收入。

  针对目前红薯滞销的现状,汝阳县委、县政府也采取了多种措施,积极协调全县超市,确保柏树乡红薯能够直接进入超市销售,想方设法开展多部门联合,确保外销渠道畅通,争取以最短的时间将全乡所滞留红薯销售出去。

  与此同时,柏树乡党委政府也制定了红薯外销初步方案,目前已通过5家红薯协会销售商,联系外来采销车辆21辆。近两天,该乡水磨村、华沟村、石门村等7个村,已对接平顶山、漯河、汝州、周口等外地红薯销售车15辆,外销红薯近50万斤。

  在收购过程中,外地车辆下高速后直接封闭车门,农户提前将装好袋的红薯运送到指定地点,司机全程不下车,与本地人员零接触,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也确保了红薯收购的高效安全。

  在当地政府大力协调下,王建国滞销在家里的万斤红薯,很快就被装上车拉走了,这下终于让他出了口气。目前,柏树乡其他村也正加快与外地销售商联系,加快各村滞销红薯的销售进度。

  驻村第一书记帮村民打开蔬菜销路 

  “聂书记,今年疫情防控这么严,我们地里的蔬菜卖不出去可咋办啊?”宜阳县甘棠村蔬菜种植大户张保仁问道。他所说的聂书记,就是驻甘棠村第一书记聂明哲,疫情期间一直在村口值守。

  平时什么事也难不倒的聂明哲,这次也犯了愁。不过他随后灵机一动,疫情防控期间,镇、村干部不正在给村民们代买代购吗?可以把这些信息发到工作群里,有需要的可以联系采购。

  随后,聂明哲来到了张保仁的蔬菜大棚里,生菜、小葱、大青菜、菠菜、芹菜……远远望去一片绿意盎然,多么好的蔬菜啊!他随手就拍了几张照片,发到了工作群里。

  这一发不要紧,接下来他的电话、微信就开始响个不停。他收集着每一条来自镇、村干部的需求信息,再把这些信息汇总起来,发给蔬菜种植大户,每天按需出菜,再到村口进行供需对接。就这样没过几天的功夫,甘棠村里种植大户的蔬菜可都销售一空。

  如今走进甘棠村,村民们都带着口罩、分散作业,在各自的田地里忙乎着,一缕缕的田埂中,绿油油的菜苗已播种下地,有青椒、西红柿……“这可真要感谢我们的聂书记,如果不是他,今年的菜可真要烂在地里了。这不,在他的帮助下,今年蔬菜和超市价格卖的一样,还多赚了几千块呢。”张保仁笑着说。

  据了解,农历大年初二,聂明哲接到县驻村办通知,就第一时间赶赴甘棠村坚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线,一边排查登记外出返乡人员,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另外还想方设法帮村民们打开蔬菜销路。“组织既然把我派来担任第一书记,我就要扛起肩头的责任,对组织负责,对全村群众负责。”聂明哲说。

  小香菇成为村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连日来,位于嵩县车村镇的嵩县香菇树仁基地内一片繁忙,工人们正在忙着装配菌袋,开足马力生产,已确保车村镇香菇产业有序启动。

  时令不等人,香菇产业加工必须在低温条件下装袋操作,随着天气变暖,香菇基地的复工,对于今年整个车村镇的香菇产业发展来说意义重大。

  根据上级部门的复工要求,该基地于农历正月20及时恢复了生产。“按照疫情防控要求,我们对复工人员实行了严格的防疫措施,不仅时刻佩戴口罩,上下班测量体温,每天还要对人员、场地、车辆进行全方位的消毒。”嵩县香菇树仁基地负责人卫建立说,该基地成立于2019年,预计年产量将达到300余万棒。

  与此同时,位于汝阳县十八盘乡田间地头的香菇大棚里,随处可以看到农民辛勤忙碌种植香菇的身影。在有效控制疫情的同时,当地政府也在有序引导群众恢复香菇生产。十八盘乡采用“党支部 公司 合作社 农户”的经营模式,通过技术培训、资金扶持、市场引导、网络销售等得力措施,扶持农户发展袋料香菇。

  目前,该乡十八盘、蒿坪、马寺、登山、干里、斜纹、刘沟等10余个村,共发展袋料香菇达600余万袋,优质香菇畅销省内外,小香菇逐步发展成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贫困户足不出村,防疫、增收两不误

  今年51岁的张乐群,家住洛宁县河底镇城村村,是村里的贫困户。疫情防控期间,他被安排在村里做消毒杀菌工作。“这个活不重,一天足不出村还能有60块钱的收入,村里真是为我们贫困户着想。”张乐群说。

  除了张乐群,村里还为其他贫困户安排了各种就业岗位。“考虑到脱贫增收问题,我们把村里的消毒杀菌工作,优先安排给了贫困户,让他们有一个增收渠道。”河底镇城村村党支部书记张承松说,既解决了村里疫情防控的问题,又带动了贫困户增收。村里还利用建设美丽庭院的机会,动员贫困户到村子周边挑拣美化庭院的石材,实现村内就业增收。

  “疫情防控以来,我们坚持一手抓防疫防控,一手抓脱贫攻坚,因户因人精准施策,有序组织贫困人口返岗务工,全力保障贫困群众就业增收。”河底镇党委书记杨志英介绍说。

  为了指导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河底镇组织镇域35个行政村,每个村至少安排1名专职干部负责对接务工企业,优先与贫困群众原务工企业联系,核实企业复工复产信息,及时在村内外出务工就业群发布。截至目前,引导有劳动力贫困人口到非疫情重灾区外出务工133人。与此同时,结合河底镇烟叶种植实际,与镇域范围内烟叶育苗大棚沟通,优先为贫困群众提供育苗务工岗位,现已为全镇贫困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125个。

  除此之外,在保证人员流动管控、严格施工安全距离的前提下,河底镇还探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在各村实施小型环境改善工程,开发村内就业岗位,促进贫困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减小人员流动规模和流动范围,缓解管控压力。

  政府包车,解决外出务工人员出行难题

  2月12日,天气晴好,栾川县庙子镇黄柏村村民牛新晓,搬来小方桌端坐在自家院里,摊开《豆制品加工技术》一书,边看边记录要点。牛新晓以前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但他踏实肯干,种沙梨、搞养殖、打零工……抓住什么干什么,2017年顺利脱了贫。

  今年春节随着“宅家”时间的延长,许多群众都开始着急上火,“出不了门,干不了活,挣不了钱”已成为他们的心病。“想办法,定要让大家安心‘宅家’。”黄柏村驻村第一书记高治华,疫情防控还在紧要关头,绝不能让大家心乱起来。

  经过深思熟虑,高治华就一头扎进村里的农家书屋,精心挑选出200余本书籍。经过消毒、分门别类后,高治华就背着书挨家挨户,为贫困户送去种养殖技术相关书籍,为沙梨种植户送去果树修剪施肥等书籍……

  “路上行人明显减少,也不听见家长们抱怨孩子光看手机了。”高治华说,自从把书送去,像牛新晓一样,大家都窝在家里或钻研一门适用技术。

  除了让群众能够安心“宅家”,栾川县委、县政府在疫情防控期间,还想方设法为外出复工人员提供便利。

  2月17日上午,栾川县首批33名外出务工人员,乘坐栾川县“三返”离栾人员服务专用车前往洛阳。2月18日上午,第二批236名外出务工人员被顺利送往洛阳。

  “政府考虑的很周到,派出专车送我们去上班,解决了返程复工难题,让我们倍感温暖。”栾川县石庙镇龙潭村冯润雪说。

  近期因疫情管控,长途客车停运,栾川县“三返”人员离栾十分不便,尤其是急需外出务工人员,交通是最大的困难。为此,栾川县委、县政府决定由县交通部门牵头,各乡镇密切配合,采用包车形式,解决“三返”人员出行难题。并且每辆车都配有一名交通运输局工作人员全程跟随,监督疫情防控措施落实和为老乡们提供服务,解决了外出务工人员的出行难题,也确保了返岗复工工作的有序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