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看颜值的时代里,流行着这样一句话:明明可以靠脸吃饭,但偏偏要靠才华。
我市“90后”的张露就是一位既有颜值又很能干的女孩。白皙的皮肤,浓密的眉毛,大大的眼睛,见过她的人都说她像极了明星高圆圆。她并没有因为上天的恩赐而自命不凡,却通过自己的努力开火锅店,做微商。近日,记者采访了张露,听一听她的故事。
□文/图 本报记者 王艳彬 实习生 刘一
把重庆火锅“搬”回漯河
张露和老公曹源相恋八年。上大学时期,虽然张露在郑州上学,曹源在重庆上学,但张露经常到重庆看曹源,爱吃辣的张露也由此爱上了重庆的火锅。
2013年她毕业回到家乡后,总觉得本土的火锅少了一点重庆的地道味儿。“何不把重庆火锅搬回家呢?”张露的这个想法在脑海中酝酿着。瞅准了市场定位,资金却成为一大难题。“找一个合伙人吧!”于是,他们想到了同是漯河人的好友冯林博。由于合伙人冯林博的加入,采用股份制,资金上也算有了保障。但开店比不得当吃客,熟悉如何配料、制作,如何经营,学习成了入门课。几经周折,他们在一家开了十几年,在天津、上海都有分店的火锅店找到了理想的学习场所。经过半年的学徒生活,他们最终掌握了火锅底料的全部技术,满心欢喜地回家创业了。
但是残酷的现实又给了他们沉重的打击,邀请来试吃的亲戚朋友并不买账。原来,正宗重庆火锅的辛辣很多人不能承受。因此还没吃到一半,大家就停下了筷子。原来适合重庆人的味蕾不一定适合本地人呀,如何做成本地人爱吃的正宗重庆火锅又成了一个新的难题。“我们的火锅需要4个小时熬制而成,每天熬制出两三锅,叫朋友亲戚来试吃,详细记录每个人的意见或者建议,然后再换配方,折腾了大半年配方才稳定下来,变成了‘温柔’的火锅。”张露笑着对记者说。
有付出就有收获。经过一年多的折腾,2015年1月底,他们的火锅店终于开起来了,经过朋友们的宣传,开业的第一天食客爆满。“我们第一次没有经验,完全没有切好菜备着,当客人都坐下等着吃时,我们在厨房简直忙得炸了锅。”张露开心地对记者拉开了话匣子,“把重庆火锅变为漯河人爱吃的味道,这是我们的追求。由于我们的经营理念定位比较好,生意一直很红火,直到现在客人都需要提前预订。”
“我们现在之所以在沙北做家庭式火锅,主要还是因为一开始经验不够。随着经验的积累和良好口碑的传播,我们已经着手准备开大的店铺了,现在也在不断创新,创业最重要的是创意,传统口味和现代创新口味的结合才是长久发展的关键,说不定到时候以全新的姿态来见大家了。”张露的这番话道出了一个“90后”女孩对生活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