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拐子哥》以湖北道情腔起头,用武汉方言说唱,表现的是武汉地铁3号线开通等日新月异的城市变化。《啪啪歌》展现的是南京本地生活特色和热情包容的精神,《陕西木有啥》堪称对陕西百科全书式的介绍。而郑州市交管部门的《白搁这儿乱了》本身就属公益宣传,借鉴方言“神曲”的创作风格,用方言幽默欢快地阐释酒驾的危害,在朋友圈“传疯了”。

  “来,干了这碗鸡汤!”在郑州从事医务工作的80后白杨说,方言跟音乐结合有一种奇特的喜感,平时工作任务重,听上几遍就心情大好,“就算传播正能量也毫无说教色彩,不知不觉就被洗脑了。”

  不久前,史不凡遭遇了一场小小的虚惊。在他的公众号后台,一堆调侃性的评论中,突兀地出现了郑州市某区级法院的留言,说有事找他,并留了电话。拨出号码前,史不凡惴惴不安,使劲琢磨自己是不是惹了什么麻烦。弄明白原委后,他哭笑不得。

  “毛子哥”火了以后,史不凡被郑州消防聘为宣传形象大使,创作了一系列消防安全主题的作品。那个法院的院长看了,又喜欢又羡慕,想请他吃顿饭,也给法院支支招儿。由于没有联系方式,这位忠实粉丝就跑到公众号去留言了。

  “不要觉得方言土,它的号召力和影响力是很惊人的。”得知在美国等地都有自己的粉丝群,史不凡觉得自己沾了方言的光。他5岁学说相声,师从名家李金斗,说学逗唱功底深厚,这为歌曲创作提供了艺术上的支持,而方言这种形式为作品传播提供了情感上的认同。

  近年来,随着普通话推广的深入,不时传出方言式微的说法。事实上,方言的魅力正被越来越多的人重新注意。一方面,在主流舆论场方言并未缺席。例如,方言在电影中的应用已十分普遍,《疯狂的石头》、《不是闹着玩的》等以方言为主的电影颇受好评。另一方面,在社交媒体等民间舆论场,方言等级测试、方言配音演绎经典剧作等趣味十足的内容隔三差五出现,方言造字等自发性活动也多次成为焦点。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古文字专家齐航福认为,各类方言作品的流行,表面上是因娱乐性,背后是母语文化根基的力量。带有浓郁地域文化特色的方言,承载着各个族群的情感和文化记忆,充满趣味的方言作品,迎合了年轻人的口味,不失为一种保护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