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呱呱坠地起,我们便与这个证件结下了不解之缘。它见证了一个人的人生路,也记述着每个家庭的喜怒哀乐。它—— 一本户口簿,维系着一个家庭的血缘和亲情,给予了我们足够的安全感和归宿感……这不,二七区建中街办事处巡防中队队员王怀民家里便收藏着四个郑州市户口簿,它见证了一座城市半个多世纪的风雨沧桑和社会变迁。 记者 汪永森 通讯员 王保喜 文/图

  第一代户口本 成年人一人一本具有身份证的功用

  王怀民家里的第一代户口本其实叫“户口证”,它是牛皮纸封面,是郑州市民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户籍凭证。

  “那时的户口证就像现在的身份证一样,成年人一人一个,而不是全家人登记在一个户口簿上。”王怀民介绍,新中国成立初期人们很重视家庭出身,户口证里必须填写本人的成分,此外还要填写本人的属相,如果家里有外来人口,还要填写暂住人口登记表或寄住人口登记表。

  王怀民家的户口证为1958年办理的,内页设置有贴照片处,印刷文字是繁体字,连“郑州市公安局”的印章也是繁体字,还盖有派出所及户籍员的印章,而当时派出所还是长方形的印章。

  他介绍,当时一家人住在建设区(今中原区)三官庙附近,如果服务处所(工作单位)变更或者住宿地址变更,都要及时到派出所登记。

  第二代户口本 保留“成分”“属相”内容,暂住人口要登记

  王怀民家办理第二代户口本时已经是“文革”时期,那时的户口本改为以户为单位进行登记,也就是全家共用一个户口本,而户口证也更名为“户口簿”,这种叫法一直延续至今。

  第二代户口本的封面是硬纸板制作,上面有两个气眼,既可以用铆钉铆,也可以穿绳子,内页还可以增减,户口簿的首页上有“郑州市革命委员会公安局”和辖区派出所的印章,内页上有户籍警个人的印章,此时派出所的户口专用章已经改用圆形图案。

  当时户口本和户口证相似的地方是,两者都设置有“成分”和“属相”内容,暂住人口信息和寄住人口信息也要视情况进行申报。

  “老家的叔叔来鸿兴源干临时工住在我家,父亲到派出所给他登记了寄住人口信息,舅舅看病也专门登记了。”王怀民回忆,舅舅来郑看病在家中住了俩月,母亲专门跑到派出所申报了暂住户口,舅舅离开郑州时母亲专门跑到派出所注销了舅舅的暂住户口信息。

  第三代户口本 领取煤票、办老年乘车证 要登记

  王怀民家办理使用的第三代户口本是在改革开放初期,此时的封面换成了褐色的塑料皮,户口簿的首页是“郑州市公安局”简体字印章和辖区派出所户口专用章,还有户籍内勤的印章。

  他介绍,郑州市民20世纪八九十年代使用的就是这种户口簿,此时的户口簿取消了“成分”和“属相”内容,暂住人员、寄住人员栏目也不见了。

  这个时期的户口簿又承载了一些其他内容,比如计划经济时期一年一度领取居民用煤煤票,要在户口簿上加盖印章,办理老年乘车证也要在户口簿上加盖印章,王怀民家领取煤票的登记一直延续至1991年。

  第四代户口本 不再手工填写 内容全是电脑打印

  第四代户口簿是全国统一的样式,也是目前我们正在使用的这种。

  这种户口簿首页盖有河南省公安厅户口专用章和辖区派出所的印章,内容是微机打印的,户口信息公安系统全国联网,而前几代户口簿全部是手工填写的。

  抚摸着四本户口本,王怀民称自己像抚摸着郑州数十年的历史,一家几代人的生活一点点重回到眼前,不禁让他心潮澎湃、感慨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