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映象网-东方今报

  【专家支招】 配套跟上、交通成网,服务机场变成服务港区

  城际铁路的建设,确实是方便了旅客出行,属于民心工程。那这样的工程,如何缩短培育期,在民生效应、拉动效应和经济效应之间实现共赢呢?

  洛阳师范学院院长梁留科认为,配套设施要跟上。他提出,郑机城铁目前的客源面比较窄,主要是到机场的乘客,而目前郑机城铁到T1航站楼还不是很方便,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旅客的体验感受。此外,到港区和新郑其他地方的公交车线路不足,想到新郑市区里就很麻烦,所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客流。

  河南电子商务与物流系统发展研究院院长朱永明认为,郑机城铁客流量一直上不去,前期的规划是有问题的,城铁的建设有些超前,而机场方面的业务发展有些滞后。对于大众而言,主要是连接问题,比如住在市中心,交通状况比较拥堵地段的人,还有住在西郊、北环、南三环的人,他们想要到达郑州东站就很麻烦,不如走高速来得快和方便。郑州地铁网建立起来后,到达郑州东站更为方便,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郑机城铁的客流量。

  他认为,郑机城铁没想象中“火”,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宣传力度不够,有很多人不知道开通了郑机城铁,尤其是外地人,他们还是只了解机场大巴和出租车这样的交通方式,城际铁路的标识不够明显。

  【他山之石】 国外城铁如何盈利?

  据了解,不只是河南,珠三角区域的多数城际铁路都在亏损,那么国外的城际铁路是如何盈利的呢?

  根据媒体报道,日本的新干线、法国的TGV运行得较好。作为日本第一条高速铁路的东海道新干线,在开业后的两年便实现盈利,据了解,新干线的运营方非常重视客运时刻表的安排。以商务客户为主的“Nozomi”号为例,班列平均7.5分钟一班,平均每班次延误不超过0.7分钟,因此成为日本几大主要城市间商务旅客的主要交通工具。同时,新干线的运营方还利用车站附近的土地资源开展了多元化经营,包括沿线写字楼、商业楼宇的开发,酒店、餐馆、旅游公司、百货等。

  此外,新干线铁路也给沿线带来了更多的商业活动。以东海道新干线为例,1963~1973年,商业旅行较多的东京至大阪间的乘客就增加了260%;观光游客较多的东京至京都间同期增加了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