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沁阳的何大姐为了家里的事情操碎了心,自己年近七旬的老父亲像被洗脑了一样,这几年疯狂的购买治病“神药”,但是这种“神药”自己见都没见过。因为这事,自己还差点跟父亲决裂了。。。。。。

  何大姐很郁闷,她68岁的父亲三天两头的就往家里买点“药”回来,而且这些“药”的价格都不低,几年下来老人花光了自己养老的积蓄。

  何大姐说,父亲身体不好,患有慢性病。记者看到,何大姐的父亲带回来的这些瓶瓶罐罐,根本就不是药,全部都是保健品。可是何大姐的父亲却认为,这些保健品就是治病的良药。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何大爷由于买了太多的保健品,有些保健品的功能自己都记得有些混乱。记者拿起两盒保健品看到,其中一盒的作用相当于是钙片,而另外一盒标注的是具有增强免疫力的功能,但是这些都不是治疗疾病的药物。

  何大爷说,这些保健品都是自己平时听广告听来的,有的是别人上门推销的,他觉得广告里面说的症状跟自己一样,何大爷从2014年开始接触并服用这些保健品,随后一发不可收拾。

  何大爷的老伴儿患有糖尿病,他觉得自己吃这些“药”管用,就想让自己患糖尿病的老伴把医院的药停了,只吃这些他买来的药。

  因为买这些不能治病的保健品,何大姐天天劝,还是阻挡不了何大爷对保健品的执着和疯狂的购买。

  在何大爷家中,我们看到这些保健品的包装盒上都会写上一行小字:本品不能代替药物或与同类营养补充剂同时使用

  记者也尝试劝阻何大爷,不要再迷信这些保健品能治病。经过几番劝说,何大爷意识到自己当初的做法有些糊涂,表示不再购买这些所谓的“药品”。

  都市君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官网查询到国家对保健品做出的相关规定:

  老人之所以会上当受骗原因是有多方面的,值得我们反思。

  第一,发展不规范。从社会层面讲,保健品市场蓬勃发展,不同商家和产品海量出现、良莠不齐,在食品药品的质量和价格监督管理上存在较大难度;

  其次,老人很孤单。老年人由于子女交流减少,内心可能产生孤独寂寞,容易被陌生人的嘘寒问暖所蒙蔽,进而陷入圈套;

  第三,经营不诚信。不法商家不思诚信经营,盯住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钻营各种骗术,让很多偏听偏信的老人防不胜防;

  第四,监管不到位。食药局、工商局、物价局等相关执法部门没有主动作为,没有做到监管无盲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