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三棉办公区

  来源:郑州晚报

  12月13日,冬日暖阳下,郑州三棉办公区大门静谧地矗立着,独属于纺织厂的暗红色墙体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有神韵。不久的将来,这里将建起一座郑州纺织人期待已久的郑州市纺织工业遗址博物馆,承载20世纪郑州辉煌的工业记忆。

  记者12月13日从中原区棉纺路街道获悉,位于棉纺西路28号的郑州市纺织工业遗址博物馆将依托郑州三棉办公楼、车间等文物建筑兴建。该项目于2016年7月在郑州市发改委立项,将主要通过场景复原和情景再现的方式重现已逐渐淡出人们视野的工业时代,使游客在游览、体验工业时代独特生产生活方式和感人故事中体会郑州产业工人艰苦创业的奋斗历程和昂扬向上的时代精神风貌。

  记者 张改华 通讯员 潘萌 文/图

  原纺织厂工人:很期待,想去当义务讲解员

  郑州地处中原腹地,四通八达,交通优势明显,加上当年的豫北、豫南地区又是主要的棉花产区,因此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重点建设的5个轻纺城之一,也和咸阳、石家庄、北京一起被国家确定为“四大新兴纺织基地”。依靠纺织业的带动,郑州市迅速拉大了城市框架、集聚了人口,可以说,纺织业为郑州城市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当时,对于郑州周边的人们来说,能进入棉纺厂上班,嫁或娶一位棉纺工人,都是非常荣耀的事情。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由于郑州工业结构调整,纺织业不再是支柱产业。目前,这些棉纺厂分别在新郑龙湖、须水郑州纺织工业园等地重新建园,寻求突破,但当时沿棉纺路、建设路一带铺开的棉纺厂生活区,至今都还热热闹闹。经过城市精细化改造后,这些生活区如今都井井有条,进去逛一圈,寻找一下当年纺织人热火朝天的生活,也不失为一件美事。而建设一座展现郑州纺织工业发展历程的博物馆,不仅是郑州近60万纺织人的心愿,同时也是留存城市发展印记、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民心之举。河南省目前还没有一座工业遗产类博物馆,此博物馆的建成,对整个中原地区工业发展历史的研究和展示都具有开创意义。

  12月13日,棉纺路街道四棉西社区书记冯建红说起纺织博物馆马上开建的消息,显得非常激动。“我在棉纺厂干了15年,博物馆要开建的消息我第一时间就知道了,很高兴!”冯建红1991年来到棉纺厂,当时曾在三厂的布机车间北织、西织工作。2006年,冯建红从西织离开了三厂,对三厂感情深厚。“西织车间被保留下来了,就在三厂办公区后面的纺织街上,那里面还保留了几台当时我们用过的织布机呢,不知道现在里面什么样子,真想回去看看。”冯建红说,她很期待这座博物馆,建成后,一定会第一时间去参观,“如果有可能,我还想去当个义务讲解员,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大家讲解当年纺织厂那些红红火火的往事。”

  据了解,郑州三棉始建于1954年,曾代表着郑州纺织工业的高光时刻。如今,三棉办公区附近原汁原味地保留了不少当初棉纺厂的车间和办公区,在王府井商圈的高楼林立中显得格外厚重,有历史感。

  即日起,面向社会公开征集藏品

  郑州市纺织工业遗址博物馆的建设,藏品方面需要向民间借力。记者获悉,即日起,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博物馆条例》《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文物认定管理暂行办法》《文物藏品定级标准》等法律法规,郑州市纺织工业遗址博物馆面向社会公开征集藏品,以捐赠和征购两种方式进行。

  征集范围:能真实反映郑州纺织工业产生、成长、发展历史进程及其历史贡献的代表性实物及档案图书资料。

  能真实反映郑州1903年~1990年这一历史时期工业发展历程及其历史贡献的代表性实物及档案图书资料。

  能真实反映郑州纺织工业及电力、机械制造等代表性工业门类生产、经营、销售、管理、工艺设备流程的代表性实物及档案图书资料。

  能真实反映郑州1903年~1990年,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后至1990年计划经济时期,工人生活面貌的代表性实物及档案图书资料。

  征集方式:1。捐赠。单位或个人将合法拥有的藏品,本着自愿原则,无偿捐赠给博物馆做收藏、展示、研究用途,博物馆将出具、颁发收藏证书,在该捐赠品陈列展出或公开出版图录时注明捐赠者的单位名称或姓名。

  根据捐赠物品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博物馆可发给奖状、奖金、纪念品。同时,对捐赠数量大、价值高的可举行授奖仪式。

  2。征购。在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收藏机构和收藏者按自愿出售原则,将其合法拥有的藏品所有权转让给本馆,博物馆邀请鉴定专家进行鉴定和评估价格,出具专家鉴定意见,对符合入藏标准的藏品双方议定价格经征集领导小组审批后,予以征购。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征集方式。

  征集要求:提供人保证藏品来源的合法性,对藏品的合法性承诺负法律和经济责任。

  提供人提供的藏品信息必须是未进入任何单位的征集流程藏品,在未收到我馆征集结果前不得将该批次藏品信息提供给第三方。

  凡有意捐赠或转让实物、资料的机构或个人,请填写征集意向信息填报表,电邮至郑州纺织工业遗址博物馆筹建办公室。该办将在收到征集意向信息后30个工作日内确定征集意向,并以电话方式通知所有投递征集意向的提供人。

  征集电子邮箱:zzfzbwg@163.com。

  郑州棉纺厂二三事

  郑州棉纺厂二三事要了解郑州的棉纺厂,得先从纺织业发展说起。

  1919年,上海人穆藕初在郑州建立豫丰纱厂。开工不到一年,因军阀混战陷入经营困境。1937年,抗战烽火逼近郑州,纱厂被迫迁到重庆。1953年,豫丰纱厂在郑州复工。当年,国家确定在北京、西安、郑州、石家庄同时发展纺织工业。加上邯郸、咸阳两地,这六地成为“全国六大纺织基地”。郑州的5家棉纺厂是国家投资1.76亿元,以一年一个厂的速度建成的。

  1953年5月1日,郑州第一家大型棉纺企业破土动工。1954年该厂建成投产,被命名为郑州国棉一厂。管城区布厂街的豫丰纱厂虽历史悠久,但因生产规模有限,只能屈居为“国棉二厂”。1954年4月,规模比一厂大一倍的国棉三厂开工建设,与一厂隔着一条马路。接着是四厂、五厂,依次由西向东排列。建六厂时,由于东边已没有地方了,只好在一厂的西侧划地建设。后来民间戏称六厂是“后来居上”,竟然“坐在老大头上”。

  短短5年间,五大棉纺厂相继建成,总面积比原有市区还大,郑州也由此成为闻名遐迩的纺织城。改革开放后,六大棉纺企业重振雄风。如今,这些棉纺厂分别在新郑龙湖、须水郑州纺织工业园等地重新扎根,欲再次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