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郑州日报

  加快建设全国区域性教育中心

  市人大代表王瑞:对郑州教育人来说,全力打造一个在全国有较强示范引领作用、在全球有较强影响力的区域性教育中心,就是对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最大贡献。按照郑州建设全国区域性教育中心的思路、理念、目标定位和发展路径,郑州教育要积极践行“四问四标”,主动寻标、对标、达标、夺标,主动进取,先行先试,善作善成,不但要强化“硬实力”,还要提升“软实力”,打造高品质的教育。

  加快建立儿童近视防控体系

  市人大代表孙世龙: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问题越发严重,不断攀升且呈现低龄化、重度化、发展快、程度深的趋势。建议尽快建立郑州市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体系,开展中小学生近视等眼病的筛查、预防、健康教育等工作,优化顶层设计,构筑防控体系。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专项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发展战略和民生工程。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纳入各级政府考核责任目标。加强考核评议,建立奖惩机制。设立专项经费用于开展此项工作,确保公益性。加大儿童青少年防控科技攻关力度。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的健康宣传。提高我市儿童青少年健康素质。

  加大随迁子女教育投入

  市人大代表任静:目前,大量流动性人口随迁子女逐步来航空港区生活,对教育资源产生了巨大需求。建议政府加大对来港区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的财政支出,构建一套完整的社会支持体系,政府、社会、家庭和学校努力配合,为流动人口子女建立绿色通道。同时扩大城镇教育容量,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给予流动人口随迁子女更好的教育条件。

  引进优质高等教育资源

  市人大代表李延中:高质量的经济发展更加需要教育文化的支持和人才的支撑,一个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最终决定一个城市的竞争力所能达到高度。建议引进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时,优先考虑选址在县(市),在中牟县区域内布局创新科教园区,推进郑州市成为融教育产业、研发产业、旅游产业、文化产业、体育产业、房地产业等于一体的产业集群,推动区域主导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城市品位和竞争力。

  推行惠民学前教育

  市政协委员张建德:目前,我市普惠性幼儿园资源短缺,建议在我市全面推行学前一年免费教育,面向全部三年学前教育儿童发放营养午餐补贴,由财政拨款,将学龄前儿童纳入郑州市“营养午餐计划”,按照每生每天固定标准为学前教育阶段儿童提供营养膳食补助,有效提升我市教育水平的同时,进一步普惠民生。

  推进素质教育“立德树人”

  市人大代表冯煜: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关键要抓住教育的“魂”,就是立德树人,推进素质教育。建议进一步提升教育办学品质,进一步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推进同生共长;进一步建设学校课程体系,提升教学质量,进一步培育学校先进文化,实现传承创新。

  支持郑州文创园打造国家级

  市人大代表耿志国:增强文化自信,将郑州文创园打造成国家级现代文化产业创新示范区,建议继续深入推进郑汴一体化,以郑州文创园为支撑点,推动文化产业由传统景点向现代全域化、由观光产品向“游购娱养食”一体化服务转变,支撑郑州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打造现代文化产业“创新之都”,构筑全国有重要影响的文化创新高地。

  加快新兴汽车产业发展

  市人大代表陈存孝:在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进程中,建议将新兴汽车产业定位为战略新兴支撑产业强力推进。郑州新能源汽车研发起步较早,宇通客车、郑州日产、郑州海马等整车生产企业在研发领域有一定基础,深圳比克、河南国能等电池生产企业在锂离子电芯研发方面实力雄厚,郑州市拥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和发展空间,建设郑州新能源汽车以及智能网联汽车制造基地,加快推进现有企业新能源汽车项目建设以及技术、产品、工艺的升级改造,着力将郑州地区打造成为全国领先、全球有影响力的汽车“四化”发展基地。

  加快大郑州地区社保一体化

  市政协委员张超然:目前我市与周边县(市)没有实现社保一体化,给跨区域生活、工作的市民带来很多不便。就拿看病来说,很多人享受不到在家门口使用医保购药的便利,去医院就医也需要回到企业所在地社保局补开证明才能报销。建议郑州的社保管理应尽快与周边县(市)实现一体互认,统一联网、统一服务、统一管理,为在城市外围新兴经济区域工作、置业的市民提供生活便利。

  加快全市充电桩建设

  市政协委员刘磊: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多,充电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显得尤为紧迫。建议加强政府主导,实现充电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协同,协调交通、电力国土等基础部门,在规划统筹、用地保障、廊道通行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同时借助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虚拟助手等新科技,实现远程监控、错峰充电等功能,提升充电桩的智能化程度,提高充电桩的使用效率及盈利能力。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市政协委员郭子乾:从循环经济角度来看,很多废弃物属于再生资源,在当前资源紧缺和环保压力加大情况下,挖掘这座“城市矿山”不仅必要,而且大有可为。我市应该重视起来,从城市规划、政策制定等方面,对发展循环经济给予引导和扶持,打造环境友好型经济发展模式。同时,也应该将循环经济纳入对现有企业的考核指标,鼓励和推动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提高资源再利用能力,为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做贡献,为子孙后代谋福利。

  垃圾分类需要更精细

  市人大代表史春柳:加快制定更加科学严密的生活垃圾分类标准,不要只是简单分为可再生、不可再生,建议可以直接在垃圾桶上标识,比如厨房垃圾(备注剩菜、菜叶、果皮),其他垃圾(备注包装纸、瓶瓶罐罐),使其容易理解和执行。与此同时,要加强宣传教育,普及垃圾处理过程、垃圾分类的知识,让群众了解为什么要进行垃圾分类,自觉增强垃圾分类的意识。

  加大新型农民培训力度

  市人大代表李燕: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科技支撑,需要大批优秀人才。建议能进一步加大对农民培训政策支持力度,支持农民多渠道、多机会学技术,提高能力。同时,建议研究建立助推高质量发展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鼓励各类人才返乡创业,培育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和乡村急需紧缺高端人才。

  (郑报融媒记者 覃岩峰 成燕 侯爱敏 聂春洁 赵文静 卢文军 刘伟平 史治国 王红 肖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