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古代一幅弥足珍贵的社会民俗生活长卷,画中反映了开封作为中国北宋时期都城的社会生活、市井风情和城建格局。清明上河园景区就是依照《清明上河图》为蓝本建造的大型历史文化主题公园,徜徉其间,常令人有“一朝步入画卷,一日梦回千年”的时光倒流之感……

  《清明上河图》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画卷,北宋风俗画作品,传世名作、一级国宝。该画卷绢本淡着色,高24.8厘米,长528厘米。《清明上河图》是中国绘画史上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不但艺术水平高超,而且围绕着它还流传下来许多故事。

  《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以精致的工笔记录了北宋徽宗时代首都汴京(今开封)郊区和城内汴河两岸的风俗风情,描绘了清明时节北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和自然风光。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面中,画中人物815个,衣着不同,神情各异,其间穿插各种活动,颇具戏剧性。构图疏密有致,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笔墨章法巧妙。全图分为三个段落。

  开封清明上河园景区

  首段,汴京郊野的春光:在疏林薄雾中,掩映着几家茅舍、草桥、流水、老树、扁舟。两个脚夫赶着五匹驮炭的毛驴,向城市走来。一片柳林,枝头刚刚泛出嫩绿,使人感到虽是春寒料峭,却已大地回春。路上一顶轿子,内坐一位妇人。轿顶装饰着杨柳杂花,轿后跟随着骑马的、挑担的,从京郊踏青扫墓归来。环境和人物的描写点出了清明时节的特定时间和风俗,为全画展开了序幕。

  开封清明上河园景区

  中段,繁忙的汴河码头:汴河是北宋国家漕运枢纽,商业交通要道,从画面上可以看到人烟稠密,粮船云集,人们有在茶馆休息的,有看相算命的,有在饭铺进餐的。还有“王家纸马店”,是卖扫墓祭品的。河里船只往来,首尾相接,或纤夫牵拉,或船夫摇橹,有的满载货物、逆流而上,有的靠岸停泊、正紧张地卸货。横跨汴河上的是一座规模宏大的木质拱桥,它结构精巧,形式优美,宛如飞虹,故名“虹桥”。有一只大船正待过桥。船夫们有用竹篙撑的,有用长竿钩住桥梁的,有用缆绳挽住船的,还有几人忙着放下桅杆以便船只通过。邻船的人也在指指点点地似在大声吆喝着什么。船里船外都在为此船过桥而忙碌着。桥上的人也伸头探脑地在为过船的紧张情景捏了把汗。这里是名闻遐迩的虹桥码头区,车水马龙,熙熙攘攘,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水陆交通的会合点。

  开封清明上河园景区

  后段、热闹的市区街道:以高大的城楼为中心,两边的屋宇鳞次栉比,有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庙宇、公廨等。商店中有绫罗绸缎、珠宝香料、香火纸马等售卖经营,此外尚有医药诊所、大车修理、看相算命、理发修面,各行各业,应有尽有。大的商店门首还扎“彩楼欢门”,悬挂市招旗帜,招揽生意。街市行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有做生意的商贾,有看街景的士绅,有骑马的官吏,有叫卖的小贩,有乘坐轿子的大家富户的眷属,有身负背篓的行脚僧人,有问路的外乡游客,有听说书的街巷小儿,有酒楼中狂饮的豪门子弟,有城边行乞的残疾老人,男女老幼,士农工商,三教九流,无所不备。交通运载工具多种多样:有轿子、骆驼、牛马车、人力车,有太平车、平头车,等等,形形色色,样样俱全,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总计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815个各色人物,车15辆,主要桥梁2座,大小船只28艘。房屋、桥梁、城楼等也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一幅描写北宋汴京城一角的现实主义的风俗画,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水平。

  如果大家有时间,一起去现实版《清明上河图》,开封清明上河园景区逛一圈吧。

  (供稿:李姗)(北清明南姑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