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南清坦言,许多留学生刚到国外,由于共同的生活习惯和交流方便等原因,更愿意呆在中国人的圈子中。“我刚到新加坡时,英语水平不高,对新加坡也不是非常了解,只能靠中国学生带着熟悉这个新的环境。所以,慢慢地,我的生活圈就比较固定在中国人的圈子里。”
饶南清认为,由于存在文化差异,刚到异国的中国留学生可能会不适应国外生活,出现“水土不服”的症状。于是,他们选择结识其他中国留学生,这样使他们更快地拥有归属感,也能有更多共同话题。“中式圈子”也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
与饶南清的观点相同,在美国田纳西大学攻读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朱超也认为中国人与中国人交往的现象十分常见。“中国人之间的交往还有个特点:就是一个院或系的中国学生往往形成一个小圈子,对其他系的中国学生了解也不多,组织活动基本上局限在这个小圈子。另外往往是同一学年入学的学生相互认识的多,而不同学年之间的学生相互了解较少。”朱超说。
朱超本人也存在这样的问题。他认为,造成这种现象有3方面原因:一是从小学到大学,对学生关于人际关系及交流技巧的培养较少,导致许多学生不太善于交际。二是现在许多留学生都是“80后”独生子女,在家中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这种心态,导致许多学生在与同龄人交流时,不知道如何摆正自己的位置,可能会在无意间伤害对方。三是语言障碍问题。国内的英语教学主要集中在传统的词汇、语法和阅读的训练上,而忽视了日常口语表达。这就导致留学生在与外国人交流时,存在口语的交流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