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高校欣赏的眼界、视野、特长,无一例外都要经济基础
富裕家庭的孩子,还有着普通家庭孩子没有的“隐性资源”。参加国际游学和交流,去边远地区支教、做义工,自主创办一个社团或一项活动,在有趣的比赛中拿奖,会演奏一种“冷门”乐器,这些都在“隐性资源”之列,无一例外都需要雄厚的经济基础。
“留学需要包装自己,美国高校喜欢的学生,是有眼界、有视野、有特殊经历的。”李思明说,“换句话说,在美国,高校的招生也并不像我们想象中那样‘公平’,因为有钱人家的孩子,会更懂得包装自己,也更有能力和机会去包装自己。”
王萌上个月在北京参加了“安生英才训练营”,活动成员都是来自中国最著名的100所高中的学生,他们和获得美国“总统学者奖”的优秀高中生一起,听名人讲座,参与“高端对话”。她不讳言,参加这样的活动也是为了给留学增加砝码。“类似这样的活动,都会到我们学校来选拔学生,其他学校的学生参加不了。”
无力出国的孩子,也有自己的感叹。
“好像从出生起就被分层了,有钱的同学可以出国读大学、读高中、读初中,我们想都不敢想。”张珊珊在武汉一所重点大学读大一,已经在着手准备出国念研究生了。她笑称,高中时不是不想出国,只是对于她这样普通家庭的孩子来说,只能先读国内大学,在研究生阶段才敢考虑出国,因为美国大学往往会向研究生提供奖学金和助教、助研岗位等,尤其是理工科专业,很多提供全额奖学金。
“每年都会遇到一些学生,他们本身非常优秀,但是家庭无力承担高昂的留学费用。他们的真诚令人感动,他们的努力让人叹服,他们的懂事让人流泪,可是每每在这个时候,我总要劝阻他们的留学想法,因为获得奖学金实在太难了。我希望可以帮助他们尝试申请奖学金,如果有了,那么皆大欢喜,但是如果没有,对他们的打击会很大。”一名留学机构的从业人员感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