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珠海11月20日电(中国青年报·国青年网记者 孙庆玲)今天,第五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在广东省珠海市开幕。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在此次博览会上的“育人·心理健康”论坛上表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亟需关注。

  在董奇看来,目前中小学心理健康工作仍面临很多困难,包括在不同区域、不同类型、不同学段的学校中发展不均衡,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不足,专业水平亟待提升,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标准和配套评估等。

  尤其在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董奇表示,目前存在着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在全国范围内,没有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小学、初中分别占比49.2%、41.0%。其中,在农村学校,没有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小学、初中分别占比63.7%、61.2%。而与此同时,教师资质门槛和专业化水平也亟待提高,在有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小学、初中学校中,拥有专职教师的比例分别占比13.5%、32.1%。

  究其原因,董奇认为,这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编制在很多地区未能真正落实有关,个别地区存在编制被占用的情况。此外,现有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业发展路径不畅,专业支持不足,与其它“主科”相比,工作量认定比较困难,职称评定困难,加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缺乏专业技能培训和学习机会,使得师资队伍缺乏规范化、常态化的补充机制。这也使得中小学心理健康课授课方式比较单一,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比较传统,以谈话、测评为主,多停留在表面的宣传。

  “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不只是心理健康教育老师的责任。”董奇表示,班主任在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部分班主任对自身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中的作用认识不到位,比如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时,会认为“这是心理健康老师的工作内容,与班主任关系不大”;再如班主任处理班级工作时,更重视学生问题带来的危害,而忽略学生的心理状态。

  而且,班主任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堪忧。“班主任日常工作多,压力也很大。”据董奇介绍,32.6%的四年级班主任和43.7%的八年级班主任职业倦怠情绪严重;下班感觉精疲力竭不想做任何事情的四年级班主任为58.7%,八年级班主任为64.8%;工作时感到身心俱疲的四年级班主任39.9%,八年级班主任为41.6%。

  除了班主任,董奇表示,中小学的学科教师更多关注学科知识学习,对学生心理感受和需求关注不够。根据“中国好老师”的一项调研结果显示:教师最关心的学生问题是“学习被动、上课走神”,教师普遍对学生感受、情绪体验关注度较低。

  对此,董奇建议,在给老师减负的同时,要根据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新需求,努力提升师资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并且要在高校中,加大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力度,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编制、职称晋升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促进专业化发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