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就业率是万恶之源

2011年11月23日07:14      河南商报             _COUNT_人评论

  11月21日,教育部对各地发出明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明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到680万人,比今年多20万人。通知指出,对就业率连续两年低于60%的专业,调减招生计划直至停招。教育部还明确要求高校不准强迫毕业生签就业合同。

  大学不能围绕市场转

  这是一种极为草率的做法。一方面,这可能会导致高校在就业率上造假;另一方面,则会导致“劣币驱逐良币”,让某些专业遭遇逆向淘汰。电视台因盲目追求收视率停播一些颇受好评的节目,收视率因此被批为“万恶之源”,高校若只因就业率低就停招专业,就业率于高等教育而言也会成为“万恶之源”。

  大学不能围绕市场转。毕竟,市场规律与竞争法则不适用于教育,教育不是经济的一个分支。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虽然很重要,但这不是大学的全部;大学是否有“独特的灵魂”,才是教育部更该重视的问题。

  考核压力会致就业率注水

  在国外,就业率的统计是由相对独立的机构做出,譬如加拿大,就是由国家统计局及一些民间专业调查机构统计的;而我国却是由高校自行统计,再上报给教育部门,也就是既做运动员又做裁判员。“政绩”所在,利害攸关,就业率不被注水才怪呢!恐怕这一要求传递来的压力,又将转化为高校就业率作假的动力。

  再者,市场行情变幻莫测,即便是政府也难以做出正确研判。即便这一政策果真见效,结局很可能是高校一窝蜂地裁撤相关专业,而后又一窝蜂开设,但又总是滞后于人才市场需求,跟不上市场脚步。

  大学教育不能沦为职业教育

  大学教育适度的与社会需求接轨,有利于学生就业和高校专业的科学设置。但是,以就业率来淘汰、停招专业则有些过犹不及。这适用于职业教育,但并不适用于大学教育。  教育学者熊丙奇指出,大学教育,一般说来,包括通识教育与技能教育,通识教育旨在让学生培养基本能力与素养;技能教育则指职业化、技能化、功利化的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就业技能。大学教育的本质并不是为了就业,用“就业率指挥棒”来指导大学教育,很可能让大学变技校,让大学教育异化为职业教育。




相关报道:教育部以就业率决定高校专业停招引争议 2011-11-23 05:10:34
          美国10月39个州非农就业人数增加 2011-11-23 04:44:22
          美国10月39个州非农就业人数增加 2011-11-23 04:44:22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关于 高校 我来说两句

爱问(iAsk.com)
教育正文页右侧--教育新知
无标题文档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