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毕业季,绝大部分大四毕业生都会毕业离开学校。本应该顺理成章迈进职场的大学生们,却还有相当一部分没有找到工作,拿着简历在人力资源市场徘徊。毕业后剩下的毕业生,网络上出现一个新名词,叫“毕剩客”。
其实“毕剩客”们并非不优秀,也都积极求职,但因为求职心态等各种问题,导致一毕业就失业。
求职遭遇迷茫,毕业仍在掂量
考研、考公务员、考事业编,大四毕业生高林这半年多的时间内,迎接了近十场考试,大大小小的面试也有十几次。结果不是单位没看上自己,就是自己没看上单位,掂量来掂量去,所以一直拖到毕业还没签工作单位。
“从刚开始的公务员事业单位,到后来的大型企业,再到小的民办企业,我的求职标准一降再降,但还是一次次失望。”高林告诉记者,他的求职意向是文案策划方面,他总结自己求职失败的原因是不肯将就,不肯放弃自己的梦想。
“我们是学中文的,很多同学都没有从事跟专业相关的工作,还有的去做了销售。”高林说,他一直觉得第一份工作很重要,决定了以后的职业发展方向。但是看着同学一个个找到工作,自己心里也开始犹豫了。“最近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高林一脸迷茫地说。
宁肯“毕剩”也绝不凑合
相比高林的纠结,同是今年毕业生的王蓉却很看得开。学习会计学的她,是班里为数不多的“毕剩客”,但她却并不着急,眼下报了一个驾校,正在学习开车。
“我应聘过三家企业,一家是办公室文员,月工资1600元,还不包食宿,我一听就走了。”王蓉说,自己大学念了四年,到头来工资还没有饭店服务员高,肯定不行。还有一家是保险公司,刚开始工作的时候需要当一线业务员,也被王蓉毫不留情拒绝了,“我的高中同学也是保险业务员,整天敲人家的门,受尽冷眼,我可干不了。”
第三家是一家银行,王蓉很是中意,准备得也很充分,谁知道笔试部分就被刷下来了。“黑压压全是人,竞争太激励了,还有很多211高校的,我们肯定竞争不过人家。”王蓉说,尽管已经毕业了,但是还可以继续找工作,自己也在慢慢调整心态,先充实一下自己,等到9月份人才市场旺季的时候,希望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
“工作也许并不是谋生的唯一工具,从某种角度说,我找的不是工作,而是一个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这个不能凑合。”王蓉说。
无可奈何成啃老族
“爸,我租房子还需要2000块钱,这几天给我打过来吧。”大四毕业生肖凯鼓足勇气给父亲发了这样一条短信,他说大学毕业是人生的一大节点,应该能够自己养活自己,而他却无可奈何地成为了自己曾经最憎恨的啃老族。
肖凯曾经找到过一分工作,在一家广告公司做文案,初入职场的他,不适应办公室的打杂工作,不愿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做了一个星期左右就辞职了。后来也找过工作,但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拒绝或者被拒绝。在各种失败、失望的打击下,原先意气风发的情绪一落千丈,毕业前一个月很消沉,没有找工作,也不去参加同学聚会。学校通知6月22日搬离宿舍,他这才想到自己已经不是学生了,已经没有理由伸手向家里要钱了。
记者了解到,啃老的“毕剩客”还有很多,其中大部分是家里条件比较优越的,并不急着自己挣钱花,所以他们在求职方面也不是很积极。
“毕剩客”组团创业
在某高校论坛上,记者看到,一些“毕剩客”们打算一起组团创业。“既然没有合适的岗位,何不创造适合自己的岗位呢?”发帖者称,在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下,创业才是王道。不少跟帖者响应。
记者了解到,不能舍弃对口专业,不能将就工作,没有满意的待遇,是导致出现“毕剩客”的主要原因,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毕剩客越来越多。
一位高校就业指导部门负责人杜老师认为,当就业机会与所规划的理想岗位相差甚远,“毕剩客”显得异常矛盾。行业与专业偏离、工资达不到预期值、工作地点和环境是否理想,很多毕业生没有学会去适应,其实,如果同学们能够大胆尝试,放开心理包袱,发展得反而会更好一些。
“应届毕业生需要调整求职心态,求职前对自己做好准确的定位,并可通过现场招聘会等方式,正确认识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提升面试经验,并适当进行学习补充,多了解人才市场行情,审时度势,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好工作。”杜老师认为,只有放开包袱,才能将“毕剩客”升级成“毕胜客”。
延伸:先就业还是先择业
反对“先就业后择业”的毕业生认为,一旦当你踏入某个领域工作后,真正想要跳出来肯定难如登天,转行不是轻易说转就能转的,没有经验积累,谁要一个“门外汉”?对“先择业后就业”,不少毕业生也有不同观点,认为如果这样做后果很可能是毕业后的很长一段时间,甚至几年内,会一次又一次地因为某些客观条件被心仪的企业拒之门外。“要知道,毕业生是有一定保质期限的,一旦超过时限,与其他新的应届生相比也就失去了竞争优势。”一毕业生坦白。
对此,人力专家建议,在“先就业”还是“先择业”这个问题上,毕业生要懂得审时度势,惟有如此,才能尽快摆脱毕业即失业,做“毕剩客”的窘境。
何为“毕剩客”
“毕剩客”是指一毕业就失业的应届毕业生,或者毕业很久都没有工作,其中就业还是择业、如何谈薪资待遇、去哪里及选择公司等问题,最让毕业生犯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