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师生不能同赴酒店、KTV或夜总会等娱乐场所——近日,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出台这一新规,违规老师轻者将被通报批评,重者甚至会被开除。该规定引起校内外的热议,有人觉得犹如及时雨,有人却觉得过于严格和死板,学生和老师一起吃饭娱乐,正说明这个老师深受同学们的欢迎。(9月26日《楚天都市报》)
反对
学校无权下此禁令
读此“禁令”,背后潜台词有二:一,师生一同吃饭出入KTV夜总会是严重不正确的;二,作为校方,是有权力限制师生此类交往的。如此“禁令”,实在让人大(微博)跌眼镜。
师生共赴KTV或是饭馆,哪儿来的不正确呢?是政治上还是行为上抑或其他不正确呢?师生聚餐或是KTV一聚,无非是想聊聊天、谈谈心,又何来不正确呢?即便是一些学生是带着拉近与老师的关系目的而来,只要没有非法的行为勾当,这样“取悦”老师的“手段”,我看也未尝不可,平素师生之间交往本来就少,通过这样的方式,拉近与老师之间的距离,增加老师对学生的了解和关注,挺好的一桩事嘛!
校方有权力禁止师生此类交往吗?学校乃教书育人之处,学生与老师相约一同吃饭唱歌,应是在课后时间,这本来就属于学生自己的时间,从新闻背景来看,禁令主要是针对中秋国庆期间的师生行为,如果是假期,学校方面更应该没有权力干涉老师和学生的行为。如此禁令显然是有越俎代庖、管得太宽之嫌。
当然,可能学校的出发点是好的,社会上送礼之风愈演愈烈,甚至开始侵袭学校这方净土,校方希望借此禁令,防止在两节期间师生之间发生有损学校形象的行为。目的无可厚非,但方法显然过于简单粗暴,对于这样的情况,学校方面完全可以发出积极的倡议,引导师生们在两节期间健康交往,杜绝庸俗,同时对学校老师行为进行有效规范。再者说,请老师吃个饭,或者是去KTV放松放松,其实也算不上什么送礼歪风,学校方面无需如此紧张,这只是人与人之间正常的交往而已。
为了防止庸俗送礼之风,以禁令之名切断师生正常的交往,这往小了说,这是简单粗暴的一刀切,往大了说,这是对师生成年人行为自由的粗暴干涉,是对公民权利的侵犯。这样的粗陋错误出现在一所大学的管理之道中,实在是太遗憾了。
高亚洲
潜规则不在于娱乐场所
一码归一码,有时好心也可能办错事。就严禁师生同赴酒店、KTV或夜总会等娱乐场所而言,虽能避免潜规则之风由娱乐场所吹来,却不能在根本上遏制。相反,这种硬性规定,反倒会给正常的师生交往带来不便,比如学生请老师唱歌吃饭如果仅仅只是一表心意,则这种规定就显得有些霸道,更有扩大防范范围的嫌疑。
其实,酒店、KTV或夜总会等娱乐场所不是潜规则盛行的原罪,即便师生同赴这些娱乐场所,也不一定就会发生潜规则或不公平交易。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尤其是平等意识渐浓的情况下,师生一起吃饭娱乐本就是极其稀松平常的事情,对此,作为高等学府,完全没必要戴着有色眼镜去审视师生的正常交往,更别将其视为洪水猛兽。
必须看到,大学盛行的潜规则有其赖以生存的土壤,即由于现行教育体制中存在各种弊端,比如针对老师的不合理评价制度,教育教学过于看重学习成绩,认为成绩就是一切,以及缺乏有效监督和约束,使得各种制度、程序往往容易被“关系”突破等,正是因为这些现实因素,才使得各种潜规则肆意横行,严重影响到校园风气。
因此,要想真正遏制校园潜规则,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就需要从根本上铲除其赖以存在的土壤。而这,一方面需要制度作为支撑,即给予师生双方更多的自主权,尤其是允许学生有一定的自主选择权,如对导师不满意,经过一定途径反映、申诉,经一定手续后可予调换导师等;另一方面,也需要积极运用法律的利剑遏制潜规则。
禹海君
赞成
防患未然值得称道
看到一所高校不早不晚地公布了这么一条奇特“禁令”,倒让我很快联想到社会上屡见不鲜的“节前禁止滥发钱物”通知。不过,相比于后者的总是“慷公家之慨”,前者的埋单方肯定都是学生。倘若常常是老师出钱请同学们吃饭唱歌,估计高校就不会抛出那样一条“禁令”来了。一来学生都是纯粹的消费者,基本没有收入来源;即便个别学生家境殷实,那也不是胡乱花钱的充分理由。二来,假如此风渐盛,攀比渐旺,又让那些寒门学子心何能安、情何以堪?
高校在节日前夕明确宣布“严禁师生同乐”,看来类似的现象,在平时早就搞得“风生水起”、引人侧目。于是,考虑到“双节”期间的大把闲暇时光,学校方面未雨绸缪,干脆直截了当地明示“禁令”,要说也是为了不留模糊空间和变通余地。如此“严管”之下,相信还敢“顶风”请客和受请者必是难见一二了。
别说禁令很霸道,这不应被视作“阻隔师生正常交流”的矫枉过正之举。无论老师还是学生,要是只把心思用在“私娱私谢”上,甚至还形成了一定气候,那么有关高校当机立断地发布“禁令”,则着实可称是防患未然、很得人心。
高校禁令值得称道,但也颇难让人绝对放心。现实语境中,那些“禁止节前突击花钱”的规定和通知,好像常常也不是执行得严密彻底;作为一所高校的“禁宴禁歌令”,稍经时间消磨,难道就不可能虎头蛇尾,或是又回到“眼开眼闭”的老路上去吗?
因此,规则的过硬,更离不开监督的周密。而人们也未必不存忧虑:如果有些“霸气举措”的出台,从一开始就缺乏坚持不懈的真正用意,其最终的实效,恐怕还是会令人遗憾地联想到“三分钟热度”。
司马童
担忧
纸上谈兵实施困难
学校设立这道异常严格的“禁令”,初衷是为了加强对教师师德的管理,推动形成一种正常、健康的师生关系,并在不合理的交际关系之间建立一道防火墙。但是,这条“禁令”真的能起作用吗,“禁令”内容又合情合理吗?
首先,如果学生请教师玩乐的目的真是为了与之拉近关系从而牟取私利的话,那么他完全可以有多种办法来规避“禁区”。比如不吃饭、唱歌,那么可以一起组织郊游、运动等。这一具有特定范围的禁令往往就会如同禁止官员吃燕鲍翅之规定有着类似的情况。到时候,难道学校得一直不断地完善禁令内容?另外,学校能有什么方法确保禁令得以实行呢?莫不是要广泛地建立小眼线、小探子来打小报告和揭发?显然,“禁令”的实施仍然是缺乏手段的。
其次,师生间建立学业以外的正常感情并无不妥。早些年读大学时,不少学生往往会觉得不管是上课教师还是辅导员都与自己的距离非常遥远、鲜有交流,甚至四年下来一些老师都完全不认识自己,这种现象其实是非常不正常的。所以现在的大学生有这种想与教师拉近距离、加强沟通的理念,我们应该要鼓励而不是禁止。
对大学生来说,在学校期间除了学习专业知识外,另外一项非常重要的、影响深远的隐性课程就是培养自己的社会性和社会交往能力,这种能力包括与同学的交往能力,同时更应包括与教师、辅导员等非同级、同辈人士的交往。这就需要学生在大学里开始培养这种交往意识和能力。否则,踏入职场后他们就会非常难适应、难融入新的环境。
所以,“师生禁令”可能最终只会成为无法落实而又缺乏实际震慑作用的纸上谈兵。与其如此,倒不如没有这项规定。
金真
-三言两语
●可以一起吃个饭啥的,酒店这词有歧义,去纯粹的饭馆可以,KTV、夜总会还是不去的好,那地方的猫腻还需要说吗?
——李治
●要表心意,一条节日短信也可以。
——刘晓冉
●不良校园风气不是只要禁止KTV之约就能清除的,也不是简单出台几条禁令就万事大吉的,相反,防范潜规则滋生,营造良好的氛围与风气,需要多管齐下,当作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事情认真对待。
——丁洪峰
●如果仅仅是禁止老师和学生一块吃饭一块唱歌,那么老师还能和学生一起旅游一起逛街等,师生之间的交往,如何可以完全禁绝?
——谢杰
●学生爱打擦边球,不爱练真功夫,这种禁止有什么用呢,好吃爱喝的老师该怎么着还是怎么着,不吃不喝学生的老师即使KTV免费都不陪学生散散心,这禁令,没事都变成有事了。
——赵青青
●其实,分别进去,也是一招。表面文章而已。
——张洪
●又一个脑残的规定!
——钱佳
●这个规定好!
——方家萍
●虽然听起来很怪,但也许对一些学生是好事。至少对我如此。导师爱K歌,因此经常被迫“认真”听他唱歌,次次如此。如果他这个爱好被剥夺,难以想象他将多么痛不欲生。
——张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