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刘延东与欧盟委员会教育、文化、语言多样性及青年事务委员瓦西利乌在布鲁塞尔欧盟总部共同启动中欧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并主持第一次会议。中欧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将设立“中欧高等教育交流合作平台”,整合高等教育领域分散的政策对话;双方资助学生留学,中国政府将提供3万个奖学金名额,欧盟委员会支持5000个名额;继续开展中欧教育政策对话,建立双方共同认可的质量标准,制定开展相互认证的标准,开展中欧联合研究项目;加强语言合作和进一步推动语言多样性;2012-2016年支持万名青年学生交流互访;中方将推动中欧高校建立欧洲区域与国别研究中心和中国研究中心,以加强对彼此的研究。
2006年和2010年我国建立了中俄、中美人文合作机制。5月4日,刘延东与美国希拉里共同主持第三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全体会议。
4月27日 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印发《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实施方案》。
为促进中西部高等教育加快发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的任务。据此,发展改革委、教育部优先启动“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投入100亿元支持中西部23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所属100所高校加强基础能力建设,促进这些学校的基础教学实验条件有较大改善,师资队伍素质结构更加优化,学生学习、实践就业和创新创业能力明显提升,学校办学特色逐步彰显,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著增强,为缩小区域间高等教育发展差距,为全面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奠定坚实基础。工程以5年为一个周期,滚动实施。
9月7日,教育部、财政部召开通气会,启动支持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工作。“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投入60亿元,在没有教育部直属高校的13个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选择1所地方高水平大学进行重点建设,促进这些高校改善办学条件,加强特色学科和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11月13日,在香港李兆基基金会和培华教育基金会资助下,教育部启动了“千名中西部大学校长海外研修计划”,旨在提升中西部地方高校办学水平,加强中西部地方高校领导的办学治校能力。截至12月中旬,已完成首批94名中西部高校领导海外研修任务。
5月14-16日 第三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在上海召开。
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的第一、二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分别于1987年和1999年在德国柏林和韩国首尔召开。第三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以“为工作和生活培养技能”为主题。会议发表了《上海共识》,对改进职业教育的技能培养水平、提升职业教育体系的投入产出效率、消除社会不公和排斥、构建职业技术发展与终身教育相结合的技能体系等多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措施和意见。
5月14日,刘延东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刘延东强调,世界各国应加强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改革职业教育理念,突出服务实体经济,着力培养人才的创新技能;努力提高包括青年、妇女及困难群体、特殊群体在内的劳动者的就业择业创业能力;着眼终身学习需要,创新教育内容和方式;完善政策体系,营造政府、学校、企业、社区和家庭广泛参与的社会环境,加强职业教育与其他各类教育的衔接融合。来自117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员国和72个国际组织的800多名代表出席会议。
5月23日 教育部等十五部门联合印发《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细则》等五个配套文件。
2011年10月26日,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同年11月23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意见》,决定中央财政为国家试点地区农村(不含县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标准为每生每天3元,全年600元。中央财政每年投入约160多亿元。同年11月24日,国务院召开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实施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刘延东出席会议并讲话。刘延东要求各地在充分认识实施营养改善计划重要意义的基础上,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共同推进的合力;坚持试点先行,点面结合,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同时完善“一补”政策;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创新供餐机制,改善就餐条件,防止“一刀切”;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意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确保食品安全。
为落实国务院《意见》和会议精神,教育部、中宣部、发展改革委等十五部门印发《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细则》、《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食品安全保障管理暂行办法》、《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食堂管理暂行办法》、《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名制学生信息管理暂行办法》、《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信息公开公示暂行办法》等五个配套文件,从实施细则、专项文件和工作制度三个层级指导各地科学有效地实施营养改善计划。2012年7月24日,财政部、教育部印发《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是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支持农村及困难地区学生健康发展的举措,切实改善了农村学生的营养状况,提高了农村学生健康水平。营养改善计划覆盖中西部699个县,惠及3000多万名学生,国际社会给予高度评价。10月22日,世界银行、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和儿童发展伙伴组织联合考察组,在广西都安县、青海乐都县实地考察后高度赞扬中国政府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所取得的成绩,认为与世界90多个实施学校供餐的国家相比,项目在地方政府组织、投资有效、补助标准高于同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受寄宿制学生欢迎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6月7日 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领导小组召开第三次会议,三年规划改造任务基本完成。
刘延东出席并讲话。刘延东指出,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三年多来,推进有序有力,取得了显著成效。刘延东要求,要继续抓好重点难点问题,推动工程规划任务顺利完成;强化规范管理,确保工程实施质量;保障工程资金投入,严格资金管理;立足持续发展,建立中小学校舍安全长效机制;加强督导检查,把工程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做好宣传工作,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2008年7月4日,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做好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把学校等公共设施建成“最安全、最牢固、群众最放心的建筑。”2009年4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方案》,计划用三年时间,对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七度以上地震高烈度区、洪涝灾害易发地区、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易发地区的各级各类城乡中小学存在安全隐患的校舍进行抗震加固和迁移避险,提高综合防灾能力。
工程实施三年多来,已开工近3.5亿平方米,占规划改造的98%;已竣工3.1亿平方米,占88%。其中中西部七度及以上地震高烈度且人口稠密地区已开工1.4亿平方米,占这类地区规划改造的98%;已竣工1.2亿平方米,占86%。
10月16日,根据国务院领导审定的方案,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教育部联合下达2012年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专项资金20亿元(其中:发展改革委10亿元,财政部10亿元),重点支持中西部七度及以上地震高烈度且人口稠密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施校舍安全工程。
6月14日 教育部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规划》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教育规划纲要》的战略部署,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出发点,以加强关键和薄弱环节为着力点,提出了现代教育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规划》提出,落实教育“三个优先”的保障制度,完善教育公平制度,完善教育与经济社会结合的制度,完善民办教育制度,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创新教育家办学制度,完善教育行政管理制度,健全省级政府教育统筹制度,建立健全教育标准和绩效评价制度,健全教育督导制度,改革考试招生制度等11个方面的制度建设任务;切实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完善学生资助政策,加快发展学前教育,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提高特殊教育的保障水平等扩大和保障公平受教育机会的一系列政策;完善教育质量保障机制,建立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落实教学改革重大举措,加强创新人才培养,为全体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从加快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扩大应用型、技能型、复合型人才培养规模,建立人才培养与供给结构调整机制三个方面,提出提高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力和支撑力,推进人才培养结构调整的措施。
12月4日,教育部、国家语委印发《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10月9日,教育部党组审议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