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顾海良认为,高校在培养大学生时要考虑专业设置是否符合社会需求。“高校应该有总体规划,什么样的专业是现在和若干年以后,国家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根据需要来制订学科发展。”顾海良分析,有些学校明明知道该学科的人才已经过剩,还在拼命培养是有原因的。“因为有的教师只能教授这门学科,学校就要招这个学科的学生。这就形成了社会需求和学校供给之间的矛盾。这种情况就要要求教师掌握新的知识。”
顾海良介绍,与此同时,政府也要有政策引导大学生到需要的地方,学校也要有策略的引导大学生就业观。“比如,让边远地区做出成绩的校友返回学校,给毕业生讲授他当年的职业选择。这对大学生也是有好处的。”
顾海良说,就业上贫困学生确实有更大的难度。“他们的社会关系少,信息闭塞,就业时需要帮助,这就要靠老师和校友解决这部分学生的就业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