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后,广大清华师生满怀豪情投身祖国教育、科研、建设事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行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坚持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重视因材施教、实践锻炼、能力培养,努力建设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大学。清华大学创办了原子能、无线电等一批国家急需的新技术专业,积极参与“两弹一星”等重大工程,完成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密云水库等重要设计,成为我国培养高层次人才和发展先进科学技术的重要基地。我和很多同龄人在这一时期进入清华大学学习,清华园里蓬勃昂扬的青春理想、严谨勤奋的治学氛围、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生动活泼的文化生活深深熏陶了我们。当时,蒋南翔校长富有创造性的教育思想,刘仙洲、梁思成、马约翰、张光斗等大家名师执教讲坛、垂范学子的风采,令我们受益匪浅、终生难忘。
改革开放以来,广大清华师生牢记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使命,主动适应社会需求,深入进行教育改革,加快建设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一流大学,清华大学办学总体实力大为增强,人才培养质量、学术研究水平、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提高。清华大学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强化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的育人特色,大力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创新型的人才,广大毕业生踊跃到国家重点行业和基层施展才干。清华大学紧紧围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需要开展科研,取得高温气冷堆等一大批先进科技成果和优秀人文社会科学成果,社会影响和国际声誉不断提升,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征程上迈出重大步伐、取得显著成绩。
水木清华,钟灵毓秀。在一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清华秉承“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传统,恪守“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弘扬“行胜于言”的校风,培养了17万名优秀人才,涌现出一大批学术大师、兴业英才、治国栋梁。在国家表彰的23位“两弹一星”勋章获得者中有14位是清华校友,460位清华校友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00年来,一代又一代清华人在革命、建设、改革中顽强拼搏、真诚奉献,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建立了突出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