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逢一年下乡时。
陕西科技大学学生吴研暑假回到湖南老家,提及“三下乡”,她向记者说起一件事:“我们团队曾向某革命老区申请下乡,但遭到对方婉言谢绝,说已经接待几十批了,经不起折腾了。”
记者了解到,主题为“永远跟党走,青春献祖国”的2011“青春三下乡”现已启动,100余万名大学生、600支全国级重点服务团队、数万支普通服务队奔赴各乡镇支农惠农。本应送科技、送文化、送卫生的“三下乡”为何却让一个革命老区感到受折腾?这群大学生遭遇的尴尬是个体还是共同现象?来自南京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农业大学等20余所高校、40余名曾参与“三下乡”的师生与记者分享了他们的经历和感受。讲求实效,别让“三下乡”变味,是他们共同的心声。
“三下乡”变味了?
前几日,记者接到湖南某大学“三下乡”服务队宣传工作学生负责人章敏(化名)邀请,希望对他们下乡工作给予报道,于是有了下面的对话:
记者:“你们下乡的生活条件怎样?”
章敏:“条件很好啊,住公寓,玩无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