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省社科院编写的《河南社会蓝皮书(2012)》发布。蓝皮书认为,2011年,河南的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就业形势稳中趋好,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我省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记者邀请省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牛苏林做了解读。
就业
农民工回乡创办16万个企业
2011年,全省就业情况好于去年同期,就业形势基本稳定。截至今年9月底,全省城镇新增就业107.5万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7.5%。今年全省回乡创业的农民工达70多万人,创办企业16万多个,年产值700多亿元,带动300多万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
牛苏林说,作为人力资源大省,河南的就业总量压力和就业结构性矛盾等问题依然突出。从全省来看,河南第三产业2010年从业人员达1577万人,仅占2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这也折射出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吸纳就业能力弱、公共服务水平低等问题。从技能结构上看,全省技能性劳动者388万人,占城镇就业人员的39.7%,高技能人才仅占技能人才的19.5%,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产业升级,都对劳动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稳定和扩大就业任务十分繁重,结构性矛盾也将长期存在”。
人才
高学历人才集中在郑州洛阳
从整体上看,全省人口问题依然严峻,人口问题依然是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掣肘。
“一是河南省人口发展规模仍然在不断膨胀,河南第四次人口出生高峰已经开始显现,即使稳定在较低的生育水平条件下,人口总量仍将以不可阻挡之势继续增长。”牛苏林表示,二是人口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8人中就有1个老人。目前,河南省60岁及以上人口比例为12.72%,65岁及以上人口占8.36%。按照国际标准,我省早已成为老龄化社会。同时,我省的老龄服务设施明显滞后,老龄化社会要求的养老保险、老年护理、老年相关产业等没有同步跟进。
还有,作为人口大省,河南教育事业整体水平不高导致学生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严重不足,河南高学历人口的比重仍然很低,拥有研究生文化程度的人口不仅数量少,且分布非常集中,主要集中在郑州、洛阳等城市。“丰富的人口优势不能有效地转化为人力资本优势,与河南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不相适应,已经成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明显障碍。”牛苏林说。
新农村
158个县完成村镇规划编制
促进“三化”协调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是河南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历史性任务,事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牛苏林说,近年来,河南坚持以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以增强县域城镇承载承接作用,以增强新型农村社区战略基点作用,着力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目前,河南指导并督促完成了158个县(市)区的村镇体系规划编制工作,在抓好省级重点镇和省级示范村规划建设的同时,督促各地进行乡镇总体规划和村庄规划的编制。全省147个县(市、区)和1712个乡镇总体规划已全部编制完成。全省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累计完成投资245.68亿元,修建村内道路46145公里,自建供水设施1342个,供水管道16752公里,改造农村危房超过11.2万户。
社会管理
专家建议社会管理“升格”
牛苏林表示,目前中国已经进入社会建设的新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全面推进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大力改善民生,彻底改变经济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局面,提高发展的全面、协调性和可持续性。这就必然要求把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他建议,前移社会建设位置,要把社会建设排序由目前的第四前移为第二,即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这也符合我国现代化事业实践运行的发展逻辑,经济建设达到一定水平之后,就应该重点进行社会建设,然后是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组建一个社会建设工作委员会。社会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推进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要有组织保证。社会建设工作委员会的任务主要就是对整个社会建设进行宏观协调统筹、规划、组织、调控,使各项社会建设工作有序有效地进行。2007年北京市建立了社工委和社会建设办公室,2009年上海也建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已经做了很多工作,也很有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