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建设是一个宏观的概念,主要体现在以文化作为引领,而其核心是厚文化,即文化的厚重性,而这个厚重,正好契合了我们中原文化的厚重。当前我们校长提出了一些厚文化发展引领的理念,结合本地特色,做自己的课程。”九月已经过去大半,郑州47中学老师崔晟在学校的工作已经逐步展开,参与文化建设、设计文化课程、准备一系列讲座……

  在接受新浪河南教育频道专访时,崔晟老师兴趣盎然的给我们说起了他最近的工作内容。

  对历史我们要尊重、敬畏和继承

  崔晟,郑州47中学的一名老师,而他的另一个身份是孔子周游列国研学线路开展的发起者和倡导者。早在10年前,研学旅行还在政策酝酿中时,崔晟就带着十多名学生开始行走在孔子当年在河南境内列国周游的线路,并引起媒体的重视和报道。

  对于为什么要走这条线路的提问,崔晟认为: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需要珍惜。“我们真正立足于世界,不光是经济发达,钢铁产量第一,不仅是我们有高铁、有云机算、有航天飞机、有核武器,更重要的是我们有独特的文化,这是我们灵魂的东西,是民族个性的东西。”

  “另外,那个时候事业、工作都很顺利,但我总思考,都说孔子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字符号、文化象征,历代就称他为至圣先师。那么他到底是什么样一个老师呢?我们只是历史课本上学习他的思想,他是如何教学生的?为什么会这么厉害?历代都推崇他,推崇他的原因是什么?他做了些什么?”这些疑惑一直在困扰着崔晟,也促使着他不断的去深入了解与孔子相关的事迹。

  而孔子平生最重要的影响就是周游列国,人生最重要的十四年是在路上度过的。“在这十四年里有着孔子最精髓的思想,闪光的人格和伟大的作为。”被孔子周游列国的历史故事吸引,崔晟开始有意识的积累、搜集孔子周游列国方面的知识和信息,不论是走亲串友,还是出差旅游,只要了解,或听到与孔子有关的东西都会去看看。十年的时间里崔晟根据搜集到的官方及民间资料,几乎走了整个河南和山东近百处与孔子有关的历史遗迹、景观景点。

  一路走来,其中有艰辛,也用深刻感悟。2006年崔晟领着几个孩子到商丘古城寻找孔子遗迹,当时的古城颇为破旧,甚至还有5块钱一个床位的旅店。晚上住宿,考虑到行程费用,同时也为了让学生们体验生活,思考再三还是在这个店住了下来。“这是一种体验,今天我们还有店住,2500多年前的孔子行走在这条路上时,常常风餐露宿。让孩子们去领略这个历史,领略历史千年前后的差距,用自己的身体、思想去感悟”,崔晟认为,时间是永远向前的,想要抓住历史,就要用感情去与历史对话,怀揣一种对过往的尊重,对过往的敬畏,对过往的继承,这才是真正的历史观。

图 研学路上图 研学路上

  知识传授,只有在“境”中才生情

  作为一名老师,崔晟一直把探究性学习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更倡导和社会历史接触,讲究团队合作,讲究小组发展,让学生去研究,培养他们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学生的思维方法、思维能力都能得到提升。

  “在文学领域有一个词叫情境,情境只有在境中才能生情,没有那个境怎么会生情呢?,目前有一种新型教学法,叫全息教学法,就是综合所有信息,通过视觉的、听觉让学生在教室里借助手机虚拟空间来学习,这当然也是一种进步的教学方式,但与让孩子去大自然中学习相比,还有很大有差距。学生们在大自然,在现实景观中去学习,会得到更多的灵感,意象也会永远牢记,而这些东西储存大脑里,就如电脑硬盘一样永远储存。”这是崔晟对于教学的态度,也是他接触研学旅行的开始。孔子的思想体系是庞大的、深奥的,怎么才能让孩子真正的理解,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就需要复合式教学,自然而然的研学旅行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

图 列子祠图 列子祠

  早在研学火热以前,崔晟就已经带不少孩子外出了,对于研学旅行过程中该做什么,怎么做,都有着自己独特见解。做研学工作这么久,崔晟深刻认识到课程设计和研学导师的重要性,不同的教学环境,教学方式自然要有所不同,“一些书你可以背在书包里,可以学,但是走到户外的时候呢,就是要老师讲,学生讲,学生们之间相互讲,相互讨论,更多的是要看,要交流。”崔晟甚至还提到了柏拉图式的教学方式,和孔子一样,学习的方式就是交流和讨论,老师要引导学生时刻处于一种好奇的状态,让孩子自己去发现一些和成人想法不一样的东西,并留下孩子自己去解决,想出他们想要的答案,这就是成长。

  除此之外,在课程的设计上要针对不同的孩子特点,进行辩证去分析,在研学线路上,每个重要的“点”要了如掌指,哪些是重点,哪些是要点,哪些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哪些是学生要讨论的,哪些是需要学生留给自己解决的,哪些是需要老师去引导的,这些都需要标示清楚,了然于心。

图 郑声苑咏诵《诗经郑风》图 郑声苑咏诵《诗经郑风》

  几年的研学经历使崔晟真正认识到在研学过程中研学导师的责任和使命,而针对研学导师该具备的素质,崔晟给出了几点自己的思考:首先要有强烈的安全意识,一个研学导师对于团队的安全知识需要有所了解;其次研学内容的规划是重点,必须清楚自己想要传达什么?达到什么样的效果?以及课题的特点是什么?只有积累丰富的素材去备课,才能实现更高层次的引领;第三,要有引导学生思维开发的能力。“研学导师,我觉得通俗讲,就是既要具备教师的教学能力,还要具备导游的现场管理和引领能力,同时还要具备半军事化军人的那种纪律性能力。”

  孔子周游列国是一个文化名片

  一个地方想要发展,除了经济基础的增长外,文化宣传也非常重要。崔晟提到了孔子周游列国的文化价值,认为孔子周游列国路线不仅可以作为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同时,也可以当做教育产业去挖掘,只要深入研学旅行的市场,孔子研学就起到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提升作用,对于河南省来说是一个新的文化名片。

  为此崔晟特意联合河南省青少年研学旅行服务中心特意开发了“重走孔子周游列国路,坚定文化自信复兴梦”为主题的研学课程,使“孔子周游列国”线路成为河南省研学旅行精品课程和经典线路,使其成为宣传中原文化,传播厚重河南的重要载体,成为坚定文化自信,民族复兴力量的源泉。

图 蔡国故城遗址公园图 蔡国故城遗址公园
图 轩辕词图 轩辕词

  除此之外崔晟预测了以后的高考形式,认定传统文化在未来高考上的比重也会有一个大幅度的增长。“最现实的就是2022年河南省参加全国的统一新高考,新式高考语文150分,2018年新版教材中的古诗文已经占了49%,古文诗词占课文的近一半篇章了。等2022年以后,古诗文的阅读量,传统经典的考试内容会越来越来加重,所占考试的分值会越来越高。”传统文化教育已经纳入国家教育规划,今年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二年级,教育部主编的传统文化选修教材已经出版。

  “孔子周游列国线路,实际上是很庞大的一个课题,也是我们儒家文化的重要课题。这条线路上95%以上和孔子相关的故事、历史、遗迹都在河南,所以我希望河南能重视它。”崔晟对于周游列国线路抱有非常强烈的信心,甚至还与学校领导进行了商议,如果将这些重要的点都连接起来,所做出的成就绝对是不可估量的,不管是对于教育兴起、经济兴起甚至是新农村建设都有着重要意义。崔晟倡导更多的人能够关注这个课题,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图 商城遗址读《诗经》图 商城遗址读《诗经》

  素质教育是未来教育的发展战略

  2019年6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里面着重强调要构建全面的培养体系,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强化综合素质培养,建设一批稳定的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素质教育成为大势所趋,也意味着研学的市场在逐步扩大,崔晟预测在明年全省会有部分研学试点学校开始开放,允许学生走出校门,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走向历史。

  虽说研学的未来一片光明,但目前也存在很多问题,崔晟认为安全是阻碍研学开展实施的重要原因,研学的教育主体在学校,而现有对校长的评价体系给校长们都戴上了紧箍咒,他们根本不能放开手脚将研学做好做实,更不可能做大做强;此外,教育主管部门也要进行自我改革,自我解放,研学不是把学生从一个封闭的地方转向另一个封闭的地方,这不是研学,这如同圈养。崔晟呼吁研学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不可回避研学市场的存在,市场存在竞争,竞争才能刺激研学市场的进步、发展、完善。还有一条就是教育要创新,创新得靠我们民族自己去创造,研学是社会创新的一个重要基地,也是一个重要的途径,是一场伟大的教育变革。

  人物简介:

  崔晟,中共党员,现郑州47中教师,业余从事民间公益环保。

  2003年9月,发起成立公益民间环保组织“绿色中原”(原自然之友河南小组)。

  2005年7月至2013年10月,被选举为“绿色中原”(原自然之友河南小组)第一、二届小组组长。

  2007年5月,荣获“郑州市10大环保人物”称号。

  2009年5月,荣获“河南省首届10大绿色中原人物”称号。

  2009年5月,“河南古树保护项目”获北京阿拉善企业家环境保护基金奖。

  2012年5月,“诗河”(《诗经》中的河流保护)项目,获河南省慈善总会的公益创投奖。

  2014年9月,“诗乐”(《诗经》中的古典音乐学习),获郑州市教育局校本课程设计一等奖。2018年11月,“诗乐”校本教材,荣获河南省教育厅二等奖。

  2014年5月,荣获“河南省10大江河卫士”称号。

  2015年12月,荣获“河南省优秀志愿者”称号。

  2018年4月,研究性课题“以《诗经》为主体的多学科分类研究和实践”,获准郑州市教育局教育研究所立项,并在实践以《诗经》为主题的“《诗经》研学”。

  同时,在推动四大圣渎的“济水研学”和“《山海经》研学”。

  2018年6月,研究性课题“孔子周游列国研学探究”在河南省教育厅获得立项和开题,该研学活动引起社会的关注。(文/贾真真 易江红 编辑/侯明廷 贺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