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底,济源市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十大中小学研学旅行实验区之一。四年来,济源一直致力于研学旅行工作的探索实践,成立了济源研学旅行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青少年校外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制定了《全国中小学研学旅行济源实验区实施 方案》,出台了《济源市中小学研学旅行管理办法(试行)》,印发了《济源市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方案》《关于规范全市中小学研学旅行活动的通知》等系列文件,从机制、体制、经费保障、安全措施等方面全方位规划设计、部署推进,取得了明显的育人成果和社会效益。
为此,新浪河南教育频道采访到了济源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副科长杨国顺,由他来谈一谈关于济源市研学旅行工作的相关情况。
摸着石头也要过河
“我们是在2016年正式开始国家中小学研学旅行实验区工作的。万事开头难。在制定工作方案的时候就遇到了困难,在当时找不到任何可以参考的理论依据,我省可以借鉴的做法不多。后来我们就专门邀请西安市研学旅行做得比较早也比较好的大明宫学校的校长杨辉,来给我们做全市的培训,全市的中小学校长都参加。当时我们还请了江苏如皋的基础教育科冯建卫科长和如皋师范附属小学朱爱华校长一起来做培训,因为沿海地区学校领导的思想比较新,比较开放。做完报告讲座之后,我们又组织校长到我市综合实践基地再次做培训,也就是从理论到实践,从现场到基地”,杨国顺回忆道。
作为河南研学实践的先行者,济源市也是在摸着石头过河。虽说济源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较早入选了国家六大重点营地,但在前两年并没有国家公益金支持。杨国顺说,“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风景区是首批国家研学基地,主要在济源境内,由水利部推荐,级别比较高,门票收入由4家分成,一家做不了主,当时研学门票定价20多块钱。去年,我们又协调,现在是14块钱,并且还给学生提供矿泉水、小书签之类的物品,大致上划算12块钱。”
为了争取让所有学生都能得到更好的学习体验,教育局实施了对家庭困难学生减免费用的政策,一些机构和社会团体也会进行投资帮扶。“我们的教育扶贫‘双千双扶’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是有影响力的,省政府负责扶贫工作的副省长专门批示,其他的地方都要向济源学习。今年暑期,我们还专门组织全市初中家庭贫困学生300余名到西安和山东开展五天四夜的研学实践夏令营活动,全免费的公益研学夏令营,所以说我们在落实研学公益性原则方面做得确实比较好。”
因地制宜研发课程
几乎所有的教育都是在课程框架内完成的。研学旅行本质上是一次教育活动,要想保证研学旅行活动的高质量开展,课程化是最有效的途径。济源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有着丰厚的传统文化资源,在研学实践课程开发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我们一直倡导开发课程必须以学校为主体,还可以吸引一些优秀的家长、学生代表参与进来,毕竟受众是他们。”杨国顺说。
为了激发中小学校和研学服务机构研发课程的积极性,济源市举办了研学旅行课程方案设计大赛,评选出优秀作品整理成册,设置奖品奖金,鼓励学校参与到研学旅行活动中来。各中小学校充分利用济源域内丰富的文化遗产、美丽的山水风景、多彩的习俗风情、独特的建筑设施等资源,围绕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领域、核心素养等目标,针对性地开发了愚公移山精神、济水之源、历史文化、黄河文化、红色教育、自然风光、工农业生产等多种类型的研学课程和精品线路。主要包括:
(一)愚公移山精神课程。济源是愚公移山精神的发祥地。济源域内流传着很多关于愚公的故事,有着丰富的愚公移山的遗存。王屋镇愚公学校利用自己独有的地域特色,在校内建立了校史馆和民俗文化馆,收集了大量愚公移山的资料,给学生们清晰展现了“愚公移山”由一个寓言故事上升为民族精神的发展脉络,也借此开发了以“勇攀天坛高峰,励志愚公学子”为主题的研学课程。组织学生登天坛峰,借此磨练学生意志,让学生深刻领会愚公移山精神坚韧不拔的内涵。
(二)历史文化课程。济源境内裴李岗、仰韶、龙山古文化遗址颇具考古价值;女娲补天、愚公移山、后羿射日、黄帝祭天等神话故事千古流传。济源轵城镇是中州文化名镇,境内轵国故城、大明寺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另外还有钟繇墓、聂政冢、赵衰墓、绮里季墓等遗址。轵城镇实验小学利用这一独特的地域资源,开发了以“探寻名镇历史,感悟古轵文化”为主题的研学课程。让学生了解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钟繇的生平事迹和书法艺术,了解汉贤绮里季的历史典故,探究大明寺的文化价值,探寻古轵国悠久的历史。
(三)红色教育课程。济源是革命老区。土地革命时期,济源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举行了震撼豫北的黄背坪起义、沁济暴动,并在原大寨开展红军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济源人民组建抗日武装,开辟了晋豫边抗日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济源人民支援陈谢大军渡黄河,百余名优秀干部随军南下,万余名健儿踊跃参军,奔赴前线,为全国的解放做出了贡献。高级中学根据高中学生的特点,以“杜八联革命纪念馆——留庄英雄民兵营——薛平华革命事迹家庭教育纪念馆”为线路,开发了“红色嘉年华”研学课程。
(四)黄河文化课程。济源地处黄河的重要节点,黄河在这里冲出高山峡谷,浩浩荡荡、奔向东南。这里渡口众多,漕运发达,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部分,也是当年陈谢大军强渡黄河的地点,上世纪又建了举世闻名的小浪底水利工程,形成黄河文化。我们以此设计了《世纪工程 大国情怀》《走进小浪底 爱我母亲河》《追寻红色记忆,品读黄河文化》等课程,让学生逐步认识黄河、了解黄河,以实际行动保护好黄河生态环境,传承弘扬黄河文化。
(五)劳动教育课程。我们结合济源实际,大力开展劳动教育课程。去年第一个农民丰收节,我们重点推出《我是快乐小花匠》《体验生态农业 传承核桃文化》《制作碾馔》等研学课程,让学生走进田间地头,进行生产种植、科技培育等农事体验。今年农民丰收节当天,我们在梨林中心小校举行全市劳动教育观摩研讨会,观摩了梨林中心小学的“田园教育课程”和梨林小学的研学实践活动《体验绿色农业感受劳动快乐》等,让学生感受劳动的快乐,分享收获的喜悦。
(六)实践基地课程。济源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是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示范营地。实践基地结合河南省的三大“时代精神”,分别为小学、初中、高中开设了“愚公移山精神”“红旗渠精神”“焦裕禄精神”营地课程;结合区域研学资源,开展了“老家河南”、“厚重河南”、“红色河南”、“生态河南”、“出彩河南”等主题研学活动;开发省内外28条研学线路;在基地形成了“2+1”和“3+2”的“基地实践+周边研学”的活动模式;实践基地自2016年以来,共开展各类公益性研学活动169期,参与师生87158人次,共计达218218人次天。
“将来我们要把济源的资源,济源的线路,把每一个精华的地方都开发出来,形成独特的研学课程图谱。”杨国顺对于济源课程研发的未来很有信心。
研学实践初显成效
“四年来,济源市以国家实验区为契机,大力推动研学旅行工作,目前已有近16万名师生参与到活动中来”,杨国顺说道。近年来,教育局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工作举措,通过试点推进、观摩交流、研学服务机构筛选、课程研发、安全保障强化等工作,努力打造具有鲜明济源特色的研学旅行产品资源,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是研学实践教育实现了全覆盖。目前,研学旅行已成为学生喜欢、家长认可、社会反响良好的济源素质教育新名片;二是突出课程研究。济源率先举办了研学旅行课程方案设计大赛,结集出版的研学旅行课程方案汇编《最美的课堂在路上》和研学成果汇编《愚公家乡少年行》,为全省乃至全国研学旅行课程设计提供了蓝本;三是加强基地建设。济源先后评选了22家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为研学旅行提供强大的支持;四是注重保障研学质量。济源市遴选出一批旅行社进入研学行业,建立研学旅行备案审批制度,保障了研学质量;五是加强交流培训。通过举行研学旅行研讨会、观摩会、交流会、培训会等,逐步提升研学旅行质量。
经过几年的发展,济源市在研学旅行方面也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色,初步构成“三主三辅四环八要素”的研学旅行模式。“三主”指的是教育部门主管、学校主导、学生主体。因为研学旅行不是旅游,我们要把它作为一项教育活动来对待,学生才是研学活动的主体。“三辅”指的是研学旅行专家团队辅助规划决策和研究设计、营地基地辅助活动实施、研学服务机构辅助协调食宿交通等。最主要的环节还是旅行社,我们和旅游局联合评选出一些有资质的、实力比较强的、服务比较好的旅行社,允许他们来做研学服务。“四环”指的是研学活动实施的4个环节步骤。确定研学主题线路、公开招选服务机构、协同管理审批备案、学校主导实施研学。“八要素”指的是研学课程包括设计思路、课程主题、研学路线、实施学段、课程目标、研学内容、课程实施、评价总结。“我们觉得这‘八个要素’中细化了的可操作性强的课程实施过程,是研学旅行课程的核心,是我们做出来的最大的亮点。”杨国顺如是说。
济源研学呈现出“广参与、全覆盖、特色显”等特点,为全国各地开展研学旅行工作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做法和经验,也吸引了四川、湖北、安徽等省份以及省内周边多个地市的相关人员到济源考察学习。
“我市研学旅行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有了阶段性成果,但我们在工作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杨国顺很担忧地提到了几点问题。一是很多研学实践基地设施条件急需提高,满足不了学生集体食宿的要求,只能进行小规模、时间短的研学活动;二是研学师资匮乏。缺乏专业的研学辅导老师(研学辅导员、研学导师、研学指导师),影响研学旅行活动质量的提升;三是研学课程开发困难。学校、基地和旅行社开发课程的专业能力亟需提升;四是部门协同配合需要强化。研学旅行涉及到交通、文旅、安全等多个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虽然成立了领导小组,明确了各部门职责,但实际运转中仍不够流畅。
面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济源市教育局正积极协调,完善机制,加强部门之间的配合和联系;在研学辅导教师的问题上,积极组织广大教师和研学服务机构相关人员(基地讲解员、拓展活动指导师、学校带队教师等)参加教育行政部门或其他机构组织的研学培训活动,提升辅导教师素质,提高研学质量;在课程开发方面,教育局加强研学专家团队建设,通过现场教学、实地观摩、培训交流、说课比赛等方式继续征集遴选优秀研学课程供全市学校。
研学实践来日更可期
研学旅行让教育有了诗意和远方,研学旅行正成为新时代综合实践育人的新途径,研学旅行的工作永远在路上。当前,济源的研学旅行正由“学校动起来”的第一阶段 进入“质量高起来”的第二阶段,研学活动基本实现“课程主题化、线路多元化、人员小班化”。对于未来的发展,杨国顺充满信心,谈了一些主要的构想:
一是进一步规划课程体系、设计精品线路。根据济源的地域文化特色,根据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知识水平,按不同的板块,分年级设计研学课程,跟着课本去研学,开展跟着诗歌去研学、跟着书法去研学、跟着武术去研学、跟着绘画去研学等,将课堂学习和研学实践紧密结合。
二是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在充分尊重个性差异、鼓励多元发展的前提下,对学生参加研学旅行的情况和成效进行科学评价,将研学旅行评价结果纳入学生学分管理体系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三是建立表彰制度。对于研学成效显著的学生、教师、学校和研学服务优质的的第三方机构给予一定的奖励表彰,调动各方参与研学的积极性。
四是建立济源市研学实践导师团队。在济源市研学实践课程开发团队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规模,通过评选的方式,吸收优秀研学人才加入,组成研学导师团队,为学校和研学旅行机构提供政策咨询、信息送达、资源共享、活动策划等系列服务。
五是研学产品开发。学校、基地、服务机构等可以尽快设计具有校本性的有特色的有内涵的研学小徽章、研学LOGO等。(文 贾真真)
(频道主编 侯明廷 责编 王蒙蒙 编辑 贺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