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上午,郑州市基于核心素养的综合实践活动培训第三站在郑州市高新区八一中学举行。此次培训活动的主题是“基于核心素养的研学旅行课程开发与实施”,特别邀请了河南省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郑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员曹淑玲老师做专题指导,来自郑州市各中小学200余名教师齐聚八一中学正越报告厅,381人加入教研群线上讨论,开启了一段“行”与“思”的碰撞与升华之旅。

  活动从曹淑玲老师连发“三问”展开:中国教育的诗和远方在哪里?研学旅行能走近中国教育的诗和远方吗?研学旅行从哪里出发、向哪里去、如何到达?

八一中学书记陈国民课例分享八一中学书记陈国民课例分享

  首先,八一中学书记陈国民、郑州中学初中部校长李兰依次分享研学课程成果。陈国民书记在分享中指出,八一中学教师团队结合学校特有的“正·越”文化及地理位置,将“红色主题教育”融入研学实践,开发出了一系列以践行“培育有担当的人”为育人目标的课程;在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过程中,老师们群策群力,学生们积极参与实践,“一个对研学活动深刻理解的教师团队,把每一件事情做到精致,把每一个环节处理得尽善尽美;一群对研学旅行自我表达的学生,不仅能在教室里坐而论道,更能走出去起而行之”,这些也成就了八一中学,使其成为“一所对研学实践不懈探索的学校”。

郑州中学李兰校长课例分享郑州中学李兰校长课例分享

  李兰校长则以《行走黄河之滨,承继黄河之魂》为主题,分享了郑州中学“大河行”研学实践课程。“大河行”系列课程以实地考察黄河(郑州段)景观为主线,以学生远足考察黄河活动为主要载体,以项目式学习为抓手,围绕中原黄河流域的历史文化、黄河带给人类的福祉与灾难,黄河水利工程的实效和现存的问题及治理,跨学科整合运用地理、生物、历史、政治、音乐、英语等相关学科知识,在学科知识与综合实践活动之间建立关联,对黄河沿岸生态变化、黄河水文特征及治理等进行实地调研,并借助搜集标本资料、观察记录、统计分析等方式,让学生从各个视角感受黄河文化、黄河精神,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探究精神、沟通交流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实现从漫无目的、走马观花的“游”到“聚焦主题主动探究的“研”的真正转变。

曹淑玲老师专题培训曹淑玲老师专题培训

  随后曹老师围绕三个问题层层递进,从古“游学”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从“修学”到“知行合一”,到现在的“研学旅行”及政策解读,从研学旅行的课程性质、课程结构、核心任务、课程开发与实施等多方面进行抽丝剥茧,指出当下研学旅行实践中存在着观念认识不清、基地类型单一、研学目标虚化、教师指导无力和反思分享匮乏等乱现,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曹老师强调:研学旅行应从高品质课程建设启程,基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定方向,基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定目标,基于各“学科核心素养”——定主题,基于学生发生深度学习——定方案。各校可因地制宜将现有资源有效利用,从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出发,采取课程、文化、活动、实践、管理和协同相结合的方式,逐渐走进学科深处的跨学科融合,走向以学习为中心的教育变革,从而走向中国教育的诗和远方。

  应学校和一线老师的需求,曹老师发起成立了“行知行研学旅行课程教研联盟”,启动了《研学旅行,从郑州出发》项目研究,在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项目组组长张华教授、全国品质课程联盟发起人杨四耕教授、郑州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汪振军教授、著名作家文化学者郑州古都学会副会长赵富海老先生等众多专家顾问的指导下,率领郑州一线骨干老师实地考察论证,期间得到了郑州市铁路局、旅游局、水利局、科技新闻出版、思念宇通好想你、摄影家协会、非遗办、博物馆、科技馆等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阶段成果《出彩郑州——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行知行综合实践活动研学旅行课程实用手册已成样书,它以大主题(单元)设计,分别以古城郑州、天地之中、中岳嵩山、文化郑州、生态郑州、商城郑州、铁路郑州、红色郑州、科技郑州、地标郑州、水润郑州、大学郑州、传媒郑州、非遗郑州、美食郑州、智慧郑州等16个单元,将郑州本土的研学资源主题化整合,每个主题下再推荐几条研学精品线路和研学课例供参考,对我市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学科中的考察探究和研学旅行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我的研学我做主”让孩子们自己选择感兴趣的研学主题,走向真实场景中发生深度实践体验学习。

  生命的能量在脚下,最好的课堂在路上。学生的成长既需要“扎根”的课堂,还需要“长脚”的课程。“只有‘长了脚’才能走出去;只有走出去,生活才能完美;只有完美的体验,才能真正助力孩子的长远发展。这次培训会让各学校看清了各自发力的方向,也看到了现阶段研学旅行已经迈入了温暖的春天,相信在研学旅行的道路上我们将会走的更远、更扎实。

  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行知行研学旅行,我们在路上!

  (频道主编 侯明廷 编辑 贺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