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外国语学校以培养“中西文化融合,智慧人格并重,本土情怀与国际视野兼备的高素质预备人才”为己任,课程体系设置兼顾科学文化基础、创新素养培育、实践能力养成等多个维度。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教育改革的推进,研学旅行逐渐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得到了国家政策的支持。学校各学科老师依据课程内容,积极研发设计研学课程,使学生在研学途中对学科知识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魏巍嵩山,雄峙中原。世人皆知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嵩山地区更是华夏族群的活动舞台。其实,当我们超脱五千年的文明史,用地质历史的眼光来打量这片大地,就会发现这里也是中国最古老的陆地核心之一。

郑州外国语学校地理研学团队郑州外国语学校地理研学团队

  郑州外国语学校《石头记:嵩山的地质地貌演变》研学活动,将书本上、试卷中的地质剖面图、等高线图变成真实的俊秀山川。为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此研学课程的具体内容,我们采访了研学课程的研学设计者杨进伟老师。

  经历嵩山前世今生

  研学旅行有利于推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社会,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石头记:嵩山的地质地貌演变》研学课程通过对嵩山典型地质地貌案例的现场观察分析,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提高对地貌模块学科知识的认知水平,同时建构对嵩山的理性审美能力。

野外岩层剖面观察野外岩层剖面观察

  “不管从文明史还是地质史,嵩山地区都是最古老的中国所在之地。借助嵩山“五代同堂”的地层优势,采用自然过程情境化的教学策略,让嵩山脚下一块普通而又魔幻的石英岩向学生发出邀约,带领学生经历嵩山石英岩的前世今生。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典型的地质地貌景观,认识嵩山的演变过程,提高对地貌模块的实践力和认知度。”杨进伟老师说道。

  据了解,参加本次研学活动的群体是学校高二年级的学生,为什么会为高二学生设计一场关于地质地貌的研学活动?杨老师解释道:高二学生已经完成对自然地理的基础学习,开始进入专题深入探究阶段。室内教学环境存在局限性,学生仅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无法真切地感知到地质地貌的实际场景,不利于知识的建构;同时部分文科学生对地质地貌等自然过程产生畏惧感,对自然地理的学习存在认知困难。

  这场实践教育活动之旅,带领学生们经历嵩山石英岩的前世今生,通过嵩山典型地质地貌的现场观察分析,提高对地质年代表、主要岩石性质与沉积环境、岩石圈物质循环、内力地貌、流水地貌(洪积扇)、植被形态(马刀树)、崩塌地貌等问题的认知水平。

  走进嵩山感受地质奇观

  研学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和大自然亲密接触。活动开始前,学校组织召开家长会,详细说明研学旅行活动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积极作用,让家长了解研学旅行,认可实践活动的有益之处。出行前,学校为学生购买意外保险,带队老师全程陪同,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杨老师说“身为带队老师,在出发前,除了要引导学生完成对研学内容的知识回顾外,还要教给学生一些户外安全知识,保证研学活动顺利进行”。

野外等高线地形图技能训练野外等高线地形图技能训练

  活动开始的第一天,研学团队在嵩阳书院步道入口处,采集岩石标本,并判断嵩山最常见的白色岩石的类型,观察并推测嵩山的外观多为裸露的白色巍峨岩壁的成因,完成初步野外观察。在嵩阳运动遗迹处,学生们通过阅读地质年代表,说出地质年代划分的主要依据,指出元古代的时间范围。根据所采集岩石标本完成石英岩形成过程探究、底砾岩沉积特征与沉积环境探究。

  第二天,研学团队来到九龙潭沟头,学生们通过阅读地质年代表,指出古生代的时间范围。在九龙潭沟头,观察岩层的递变关系,找出古生代底砾岩、页岩、石灰岩,并采集岩石样本。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根据沉积岩岩性变化识别古生代海侵。嵩阳书院步道入口,完成崩塌和洪积扇地貌探究。

  研学结束后,学生们对研学考察中的文字记录、照片、视频等资料进行整理,并对考察中发现的新疑问点进行深入资料挖掘分析,在此基础上制作专题海报,并制作汇报PPT,进行专题展示。

  嵩山以“五代同堂”的地质奇观著称,是世界地质公园,拥有丰富而典型的地质地貌景观。在这里,学生们可以从太古代到新生代,穿梭40亿年的时光,感受“五代同堂”的地质奇观。当孩子们在山中步道拾级而上,斑斓错落的岩层中,内力和外力你方唱罢我登场,一部波澜壮阔的地质演变史在眼前徐徐铺展。

  怎样设计出色的研学课程?

  研学旅行有别于传统的课堂教育,将课堂搬到了大自然、博物馆等更有趣味性、更有意义的地方。促进书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的深度融合,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感受生活、感受社会、感受自然,为他们未来更好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郑州外国语学校开展黄河流域环境保护综合实践活动郑州外国语学校开展黄河流域环境保护综合实践活动

  好的研学课程是研学旅行的基础保障,一个出色的研学课程在设计时要注意哪些问题?杨老师总结了以下几点:一是研学点有什么独特的资源吸引学生走出教室,二是这些资源与国家课程中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育有何关联,三是学生在研学点能产生的最大收获是什么,四是该如何从多学科融合、真实情景驱动的角度整合这些资源?五是如何以物化的形式让学生呈现出他的收获。

  研学旅行作为一种活动课程,必须把课程理论作为其最基础的理论依据。研学旅行课程是一种社会性的、体验性的课程,实施起来要比校内的学科课程困难得多,学校和旅行社都面临众多的现实挑战。在郑州外国语学校等的积极探索下,多元开放、异彩纷呈的研学课程将会给学生提供认知体验的饕餮盛宴。(文 贺莹莹 李培)

  (频道主编 侯明廷 责编 贺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