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校长廖祥忠中国传媒大学校长廖祥忠

  人民网北京3月16日电 “艺术类招生考试改革作为高考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高度重视,社会高度关注,考生高度期待。”近日,中国传媒大学校长廖祥忠表示,2020年,中国传媒大学在总结近年来改革探索成功经验基础上,在教育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全面启动艺术类招生考试改革,取得了良好成效。

  据悉,本次艺考改革包括四点。第一,初试(文化素养基础测试)只考“文史哲”科目。2019年艺考改革,在传统的“语数英”考试科目基础上,首次增加“文史哲”类别,允许考生自主选择考试类别。2020年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初试调整为只考“文史哲”科目。通过调整,有效避免初试内容与高考高度重叠,进一步明确考试导向,引导考生更加重视人文素养的养成,增强考生的传统文化功底。

  第二,全面实施优质生源“绿色通道”,创新拔尖人才选拔方式,让专业优异的考生能够脱颖而出。2019年艺考改革,初试阶段,首次允许戏剧影视美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广告设计方向)等8个专业(含方向)的考生,在自愿前提下,可按要求提交作品。2020年进一步覆盖到全部23个艺术类专业,即允许每个专业考生都可自愿提交作品。

  学校通过要求考生本人出镜、录制创作全过程、展示工程文件等方式保证作品真实性。对于提交的作品,学校组织专家团队评审作品,作品被评为“优秀”等级的考生,给予初试合格资格,让各个专业能力特别突出的考生都有机会进入复试环节,若复试考核成绩优异可入选“拔尖人才计划”。

  2020年学校艺考招生计划是843人,通过绿色通道提交作品达到6760人次,被评为优、良等级的作品分别为332件和3227件,为拔尖人才的选拔打下了基础。开辟“绿色通道”,有效避免了过去单纯以考分高低评判考生素质优劣的局限性,有助于构建更加科学、客观、全面的生源质量评价体系。

  第三,初试全部采用机考,实现数字化考试。2019年初试仍是沿袭传统的纸质试卷、纸上答题,2020年初试首次采用机考方式,考生全部通过计算机完成考试。实行机考,通过加密技术发送接收试题,每个考生的试题题序随机显示,有助于更好地保障试题安全,更好地防止作弊行为,也有利于阅卷教师更加客观公正地评阅试卷,保证公平性。机考方式大量节省纸质资源,有效免除了运输成本,适应了低碳、绿色、数字化的要求。

  第四,初试考点覆盖全国绝大部分省市,认真落实教育部“以学生为本、为考生着想”的精神。初试在全国26个省级城市设立考点,基本实现了考生不出省就能参加考试的愿望。考点增多虽然增加了学校的成本和组织难度,但是方便了考生及家长,进一步减轻了他们的时间、精力和经济成本。

  “艺考改革是难啃的硬骨头,存在着一定的社会风险,如果没有教育部学生司的担当和大力支持,没有各省市教育考试院的鼎力协助,改革不可能取得成功。”中国传媒大学校长廖祥忠表示,艺考改革得到了考生、家长及社会的高度认可。报考人数和初试参考率连创新高,考生质量明显提升。2020年的文化素养基础测试,从试卷设置难度看,考生能够得到60分就基本令人满意。但实际结果是,各专业进入复试的分数线普遍偏高,其中戏剧影视文学专业高达70分,因低分而饱受社会诟病的表演专业,也达到了60分,结果令人欣喜。

  廖祥忠说,艺术类招生考试改革事关广大考生切身利益,是一项政策性极强的工作。中国传媒大学作为传媒高等教育的排头兵,承担着培养优秀艺术教育者、创作者、研究者和传播者的责任,更愿意先行先试,以艺术类招生考试改革为抓手,更好地落实“以本为本”,提高艺术类人才培养质量;也为进一步深化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考试改革、特别是艺术类招生考试改革进行探索,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