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胡心洁 尚杰 孔学姣
桑坡村,一个孟州市的小村庄,与千里之外的浙江省乌镇有了联系。
让两地“亲密接触”的是互联网。11月17日,尚在乌镇参加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新疆客商马国富,就收到了三天前从桑坡村订购的雪地靴。
当天下午4点,记者来到孟州市南庄镇桑坡村时,街道被堵得水泄不通。从四面八方赶来的“电商”“微商”,挤进一家家面积不大的鞋铺,几十双上百双地采购,一部分放到车上拉走,更多的是通过快递发往全国各地。
“这般忙碌的景象,一直能持续到晚上10点。”忙于生意的村民丁培然说。
通过网络卖给马国富雪地靴的正是丁培然。“真没有想到,坐在家里能把东西卖到全国。”60岁的他感慨道。
桑坡是个回族聚居村,全村6000口人,家家户户做毛皮生意。上世纪80年代,丁培然和村里大多数人一样,把收购的原皮粗加工后送往外地的毛皮加工厂。桑坡,成了亚洲主要的羊剪绒加工基地和集散地,有“中国毛皮之都”的美誉。
美誉的背后是无奈。丁培然计算过,一张生羊皮鞣制成熟皮,要用掉350公斤水,由此造成的污染可想而知。本世纪初,桑坡村被环保部列为重金属污染重点督察对象。桑坡村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口,必须从简单的毛皮加工向皮毛制品生产、销售转型。
转型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村民们拿着产品到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推销,还参加了各种展销会,但效果并不理想。
电商的兴起为桑坡村的转型提供了新平台。南庄镇党委委员樊红波见证了电商在桑坡村崛起的全过程。
2010年开始,村民试着在网上销售产品,很快尝到了甜头,销售额从百万元到千万元再到上亿元,雪球般越滚越大。2014年,桑坡村成为阿里巴巴公布的河南首个淘宝村,“中原第一淘宝村”的称号由此而来。
“桑坡村现有皮毛加工企业130多家,销售店铺300多家,旺季时日销售额超过300万元,2016年全年销售额有望突破5亿元,其中80%都是通过互联网实现的。”樊红波告诉记者。
电商给桑坡村带来的变化显而易见。走在村里,每家商店的招牌上,都印上了微信号;每个店主的名片上,都印有二维码。全村有3000人用手机在微信朋友圈里卖东西,桑坡村也成了“网红”。
桑坡人赚了大钱,丁培然却有了新的担忧:有了商机,就出现了假冒产品,一方面毁了桑坡人的信誉,另一方面挤压了利润空间。于是他联合商户注册了“真皮网”,只有卖真皮产品的商户才能够加入。“网上买东西辨不清真假,但我们更应该诚信经营,不作假。”丁培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