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河网-大河报·大河财立方

  原标题:《2020中国县域经济百强榜发布,河南7市上榜》

  7月28日,2020中国县域经济百强研究发布。其中河南7个县级市上榜,分别为新郑市40名、巩义市51名、新密市62名、永城市65名、荥阳市66名、济源市68名、汝州市96名。

  [大河财立方消息]7月28日,由赛迪顾问县域经济研究中心编制的《2020中国县域经济百强研究》正式发布。其中河南7个县级市上榜,分别为新郑市40名、巩义市51名、新密市62名、永城市65名、荥阳市66名、济源市68名、汝州市96名。

  赛迪报告中称,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基础在县域,难点在县域,活力也在县域。该研究聚焦新时代县域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新机制,全面解读了县域百强的区域格局和发展特征。

  研究对百强县榜单做了分析,呈现出百强县东多西少、强省强县、二产驱动、摆脱投资依赖、消费旺盛、要素吸附能力强等特征。

  1。百强县东多西少、强省强县,平衡、充分发展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主旋律

  百强县东部地区占68席,中部地区占21席、西部地区占8席,东北地区有3席。与2019年相比,东部地区席位减少3位,中部地区增加2席,西部地区增加1席位。

  在百强县前10名中,江苏省独占一半,并包揽前3位。江苏、浙江、山东三省分别占25席、18席和15席。

  2。百强县实力突出、二产驱动,提高供给体系质量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

  百强县以占全国不到2%的土地,7%的人口,创造了全国十分之一的GDP;以占全部县域不到3%的土地,11%的人口,创造了县域约四分之一的GDP。

  百强县发展的主要动力是第二产业。第二产业增加值超过5万亿元,占比高达51%,高出2019年全国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百强县发展的重中之重就是减少第二产业的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升第二产业整体供给体系的质量,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

  3。百强县总体处在工业化后期,科技创新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支撑

  百强县人均GDP为11.09万元,仅次于江苏,远超广东、浙江、山东等发达省和全国平均水平,按照钱纳里工业化进程阶段划分,处于工业化后期。从产业结构水平看,百强县的三次产业结构为第一产业增加值<10%,且第二产业比重>第三产业比重,也处于工业化后期。如何引导中国县域从劳动和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导转向到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导,进而到知识密集型产业为主导,是处在工业化后期的中国县域在新形势下应当积极把握的机遇。

  4。百强县初步摆脱投资依赖,“三驾马车”协调驱动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百强县2019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4.59万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5.6%,低于当年全国平均水平(56.6%)。百强县中,仅4个县的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重大于100%,42个县介于50%-100%之间,54个县小于50%,表明百强县初步告别投资依赖,转向投资、消费、出口协调并重的经济结构。

  5。百强县消费旺盛、要素吸附能力强,富民和强县并举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现实目标

  百强县居民收入和消费能力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百强县2019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87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8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4万元,比当年全国水平分别高出26%、13%、59%。百强县2019年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69万元,比2.94万元的当年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5.5%,充分体现了百强县对于提升居民生活水平所做出的努力与成效。

  百强县对资金和人口的吸引能力显著提升。百强县2019年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10.92万亿元,与山东省相当。百强县排名越靠前的县域人口密度越高,对人口的集聚能力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