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红彦文化水平不高,因为家庭生计他及早的担起了家庭的负担,他从16岁开始跟着别人赶车拉煤跑运输,带领村里人合伙干过预制厂、买过收割机当过“麦客族”、领着村里20余人买卖树木实现过集体成功创收、开过煤场、干过刨切杨皮厂、钢材加工厂等在村里他是一个闲不住的人,从村副支书干到村支书,他是老支书推荐虽然文化水平低但是组织上最靠谱的领头人。

  全村经他帮带走上致富路的群众就有20多户,在2014年—2015年扶贫期间,他在自己的刨切杨皮厂和晚秋黄梨项目区就安排了22户贫困户就业,直接带动2户贫困户创业,在不断地转型和帮带创业中,他成了村里有人缘、有威信、有眼光、有能力、讲诚信、守规矩、热心肠的领头雁,三里五庄的村民,提到曹红彦的大名可能不知道是谁,但一提到“大雁”都知道他的名声。

  他不但是他们家庭的领头雁,同样也是村里脱贫致富的领头雁,仗义助人的领头雁。

  他是2014年在老支书的推荐下接任的村支书,驻村扶贫时,他和驻村的同志们说:“我没多少文化,不会唱高调,吹牛皮。按说我做好自己的生意照顾好这个家就够了,我动动脑筋挣钱养家还是可以顾得住的,但我们村里穷,穷的时候村里没有一条硬化的路,连游乡卖馒头的商贩怕滑到,都不愿意往我们村里去。一次下雨天听到乡道上有喊换馒头的,我们村里一个老人摔倒两次,才赶上换了两斤馒头。不容易啊!村北的地是淤地下雨天进不了地,旱天浇不上水产量上不去,眼见这些问题我们心疼啊!作为村干部你不挑头干事,干不成事,乡里什么事也不敢交给你,到时候吃亏受穷的还是我们村里的百姓,这顶贫困的帽子,永远我们得戴着,所以为了村里群众能享受到该得的政策,用得上各项好政策,在乡里经济困难的情况下我情愿站在坑里,多撒几把米、多散几份钱、多尽几份心,也要在困难的时候完成乡里安排的工作。办事能力有长短,处事方面我绝对凭良心,不干让群众说闲话的事。干事当头雁,决不当凤尾。”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他当支书的3年里,为了帮村里修桥垫路,他垫付资金5000多元;为了建设标准化村室,他两次联络垫付装修房屋、铺设地面和拉院墙的资金13000多元。为帮扶贫困户实施危房改造,他带领村干部全体上阵为3户群众义务修建房屋。为了落实乡里安排帮特困户于令报实施危房改建项目,在对方没钱实施的情况下,他联络赊销建设,并借款给建材供应商10000元做担保,为项目建设实施提供了保障。驻村帮扶单位援助建设村室前文化广场建设项目,需先建设后拨付,让建筑方谁垫钱都不愿垫的情况下,他带头组织实施,垫资12000多元,落实了村前广场建设,促成了项目顺利实施。

  在村里,谁家的条件好,谁家的条件差他都了如指掌。在贫困户筛选过程中,他始终保持秉公的心态引领大家落实好扶贫政策。在确认贫困户时他没有提出增加过1个自己的亲属当贫困户返贫户。每当提出脱贫、清退贫困户人选时,他总是先挑自己亲近的人带头响应。由于其弟弟曹红相是其当支书前就在册的贫困户,为了使弟弟早日脱贫他告诉弟弟:“家里的事情我包了你们趁年轻找活外出务工,干上两年怎么也差不了。”有一次当弟弟中秋节回来听到很多贫困户在村里都上了产业还补贴了钱,就赶着和他要2000元钱,大雁问:“要什么钱? ”他二弟就说:“我也是贫困户,那么多贫困户都补贴了钱,就没有我的份?”大雁告诉弟弟说:“你是算账脱贫的在册贫困户,2014年已经算账脱贫了,有固定不菲经济的收入,值得大家借鉴学习,在册是让你在全村当个带头脱贫的领头人、排头兵,有个榜样劲,让大家看看,看看咱们怎么带头脱贫!不是让你当一个两眼一睁,见钱眼开的势利人。”一句话打消了弟弟要钱的念头。

  为了在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能为村里引进帮扶就近务工的企业,他带头帮着企业协调租赁村里闲置的民房建工厂,帮着企业打扫卫生,安置设备,引导贫困户到村内的创业点就业务工,为了使群众放心务工他让妻子在创业点同大家一起干活,用身心和行动引领了村内贫困户的脱贫增收。在村里他和很多年轻人都合得来,几年的打拼很多人都愿意和他做合伙生意。为了带动贫困户增收,在乡里要求每个村必须成立农业合作社时,很多人愿意和他合作成立合作社。他直接参与成立的合作社就有两家。为了帮扶贫困户李雷和曹猛学习创业技术,引领群众创业增收他开车陪着他们到企业参观学习,接送学员并经常帮忙拉货到村里。在扶贫攻的坚路上他是村中的领头雁。

  在关心群众疾苦方面,他是群众心系冷暖贴心人。当村里曹世华与孟寨谭庄村五保户孔百行发生了交通事故后,对方要求曹世华赔偿其7万多元,由于曹世华左肾摘除,家中妻子、女儿因病不能自理,加上自己出车祸也花费了不少治疗费用,一个贫困家庭根本承受不了赔偿数额。后经多次调解,尽管双方都做出了让步也没能达成协议。于是孔百行将曹世华告上了法院,要求其至少赔偿其1.7万元,而曹世华只筹到了3000元。他在参加村里卫生整治时,整天愁眉苦脸,感叹不知道年咋过。他说这场官司下来,花钱跑路不说,来回拉锯不知折腾到什么时间,我又得三四年翻不了身。他热心的请教驻村工作队的同志帮忙调解,终于在年前以4000元的协议补偿方式,使双方达成了谅解。避免了双方因诉讼劳神返贫困、伤心生气的历程,既减轻了司法负担,也使双方过了个吉祥年,以慈爱之心化解了贫困户因诉讼劳神返贫的路子。

  贫困户于令报是一个因摔伤瘫痪的患者,家里因邻里帮工摔伤承担了巨大的经济费用,同时也是一个因病返贫的的重点扶贫对象。为使农村合作医疗政策能减轻些负担,他多次到卫生局查找合作医疗报销政策,沟通协调新农合报销的问题并帮助双方邻里调解纠纷。还积极为其家属,子女就近打工挣钱照顾患者牵线介绍务工,牵头垫资为其实施危房改造项目,在于令报病故后又为双方做调解跑前跑后,群众每件难心的事他都贴心认真的去办。

  为使特困户能够公平的体验到党和领导的关心,他每次都坚持到贫困户家里先了解情况,摸清情况底细才决断。在乡里慰问时,他带头入户到老党员和特困贫困户家中落实底子,给他们送去慰问品。在村里只要有人求他办事,大小事他都问,送个人、调解个事、哪怕替人跑个腿他都乐意去办。有一次,一户群众,家里人想买猪蹄当药引子,找不到买的地方,他知道后开上车,行车数十里到屠宰户家里帮对方买猪蹄,群众称他是没大没小爱揽活的热心人。在群众的利益需求和分配方面,他是一碗水端平,有求必应、热心助人,群众冷暖的贴心人……。

  如今,王玉堂村的在他的悉心努力下村内外的路面已经实施了硬化,农田水利设施已经得到了实施建设,村内环境建设得到了改善,下水道、路灯安装、饮水安全、文化广场、标准化卫生室改造等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善;村内的扶贫创业点已经建起;农业产业发展方面,村内晚秋黄梨项目已经开始了结果;大棚产业和养殖产业正在谋划推进的当口,王玉堂村里随着2015年度被评上了县里的优秀党支部,2016年“大雁”又被推选为出席县党代会的党代表。

  大家都说,王玉堂村的好日子终于要来了。

  只是没想到,他们的好支书曹红彦却如雁南飞,再也看不到全面实现目标的场景,听不见胜利的消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