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县窑唐代“盈”字款贡瓷——唐青花酒器

  “河南古陶瓷,占据了中国陶瓷史半边天。”权威陶瓷评鉴专家、被誉为“维护民间文物第一人”的丘小君先生日前应邀来到郑州。做客轩辕书院中原文化大讲堂,在向藏友们讲述河南古陶瓷曾经的辉煌时,丘小君说:“对以郑州为中心的河南众多古窑址开展抢救性发掘并以之为基础进行产业再造,使之重生,这对推动地方文化产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自唐代到宋代郑州地区共有三座贡瓷窑

  “郑州周边的巩县窑、登封窑、密县窑(现在河南新密市)以及荥阳的古瓷窑,历史都很悠久、工艺都很精良、品类都很丰富,从隋唐到宋、金、元时期,都代表了当时瓷器生产的最高水平,在我国陶瓷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丘小君说。

  (登封窑唐代晚期大皮囊提梁壶,高40cm,腹径25cm)

  据介绍,巩县窑、登封窑、密县窑虽然都烧制白瓷,但却各具特色。巩县窑的白瓷属于邢窑系,产品釉色细腻、洁白似雪,而登封窑和密县窑烧制的白瓷则属于磁州窑系,纹饰独特,宋代白釉剔、刻、划、花综合装饰是其代表之作。“现存于故宫博物院的宋代珍珠地刻划花‘双虎纹橄榄瓶’是该窑的经典之作。而密县窑烧造的白釉,多在瓶、壶等器物上画别致花草纹等。”

  郑州产品神秘柴瓷有了新诠释

  丘小君说:“陶瓷文化在河南有着悠久而灿烂的历史,各种窑址在河南境内分布着数百处。中国古代六大名窑瓷器河南占其四,分别是柴、汝、官、钧。其中,五代时周世宗柴荣创烧的柴瓷窑址虽然迄今尚未发现,但有文献记载也在郑州境内。”

  对于位列古代六大名窑瓷器之首、充满神秘和传奇色彩的柴瓷,丘小君说,虽然对柴瓷究竟什么样,收藏界和学术界见解不同,但史料记载的古人对柴瓷“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宝莹射目光”的特征总结却是确定的。

  (不同种类的柴瓷)

  “以新闻人和鉴藏人的双重眼光,从近些年来自段店等多个地区的多种带有‘柴’‘周’等款式的薄胎瓷来看,‘柴瓷’一词不该是一个瓷器品种的称呼,而应是‘柴荣时期瓷器的统称’,就像我们现在说‘永乐瓷器’‘雍正瓷器’一样,‘柴荣时期瓷器’无论是哪个窑系的产品的总体特征就是‘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郑州窑口的正宗批次产品具有钻石一样的光芒。”对于五代时期源自郑州的柴瓷,多年来一直关注和研究古陶瓷鉴藏,及其产业发展的资深新闻人白润岱则称:“学术界和收藏界应兼收并蓄。周世宗柴荣创烧的首批柴瓷产品在郑州下线后,其特征和烧制工艺被参与产业竞赛的各个瓷系的窑口模仿,并继而百花齐放,形成产业。”

  “古窑火复燃”有利于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丘小君呼吁,包括郑州各个古窑址在内的河南众多古窑址在中国瓷器发展史上具有其特有的历史价值。文博工作者有义务发现、发掘和保护它们。同时,政府相关部门应鼓励民间收藏,并让民间收藏家提供有用信息和实物资料,派人加以研究,“如此,或许会有不断颠覆人们对古陶瓷的认知的欣喜发生”。

  “古陶瓷窑址是古代文化产业遗迹也更是产业文化遗迹。”丘小君认为,“郑州作为建设中的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和河南省的省会,应当努力恢复和焕发陶瓷业历史荣光。相关政府部门完全可以通过考古发掘来实现古瓷窑文化的复兴,打造古陶瓷业的衍生和延伸产业,使之形成规模,以推动和带动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