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阱五:资质不够,频频玩失踪
在各类留学纠纷中,因为选择无资质的非法留学中介而发生的留学“事故”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为了增加可信度,有些非法中介会特别租赁一些正规单位的余房,并宣称自己是“某某单位的下属机构,属于正规单位”,以混淆人们的视听。
近年来还出现的一种情况就是中介机构本身并不具备相关从业资格,而是通过“挂靠”的方式来进行经营。这种情况也比较有风险,往往出现纠纷的时候机构之间互相推诿。
●陷阱六:过度包装,“野鸡学校”变身名校
据了解,一些非法中介常常会在学校名头上“做文章”其 “包装”国外院校的方式有以下几种:一是把“野鸡学校”统称大学,还特意把这些学校的毕业文凭和认证证明放在网上“验明正身”;二是把国外的二、三流学校称为“国际性大学”;三是标榜该院校获得了某某国际认证,其实所谓的文凭公证、认证就是利用中国学生对国外法律制度认识不够而采取的一种骗术。
纠纷原因
利用消费者的惯性认同思维
北京市鑫兴律师事务所律师胡浩认为,留学侵权案的发生一般是利用家长对知名学府的惯性认同思维。通常,消费者认为只要挂着名校的牌子就肯定是该名校举办的,而且由于一些中介所租赁的办公场所、培训场地系在名校内部,使得部分家长误认为该留学中介机构系学校的下属单位、二级单位等。另外,消费者签订留学合同前,未花时间和精力把合同的所有条款研究清楚明白,轻信中介公司的口头承诺,出现问题时在合同上找不到相应解决的依据,这也往往引起留学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