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前,没考上高中的于青(化名)和身边许多孩子一样,被父母送到加拿大留学。“那时候年纪小,管不住自己。”于青说,由于思乡情切,又缺乏父母管束,他和来自国内的同龄留学生“厮混”在一起吃喝玩乐无心向学。由于长期生活在华人圈,英语不过关,又没考取相应的资质证书,于青在当地找不到工作只得选择回国就业。尽管在国外待了6年,花费了近200万元,他却发现“海归”不再是香饽饽,找过十几份工作都不甚理想。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从1978年到2009年年底,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49.74万人。“海归”回流,再加上国内每年都要产出大量待就业大学生,国内企业对海归的态度由以前的追捧,日渐转变为理性。在人才市场,像于青这样由“海归”沦为“海待”者大有人在。
而且留学归来未必就能有高收入。2010年启德国际教育研究院和新浪教育频道合作发布的《海归就业力大调查》中显示,在海归中,对月薪的要求在3000-5000元的所占比例最多,占28.81%。现在一家英语辅导机构供职的吴莉(化名)今年26岁,曾经留学美国,她满脸无奈地对记者说:“刚回来的时候,飘了2个月都没有找到工作,我的第一份工作才收入2000元,难以置信吧。但就是这样,留学并不像我们当初想得那么好。”
“自费留学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家长们一定要量力而行,”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肖群忠教授指出,“我们的社会要建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回归传统的教育理想,把成人教育放在首位,把成才教育放在第二位。劝天下父母理性一些,送孩子出国之前要审慎考虑值不值得花那么多钱,孩子的适应能力如何,更重要的是应当先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道德意识。家长要首先为孩子成长的幸福考虑,不能盲目跟风,要尽到自己慈爱的伦理责任和监护的法律责任。”